朱子学与阳明学:宋明理学纲要

朱子学与阳明学:宋明理学纲要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复旦大学吴震教授全景式概览宋明理学。

内容简介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作者简介

作者吴震,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京都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执行副院长、上海市儒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儒联理事暨学术委员会委员、日本井上圆了国际学会理事、韩国忠南大学儒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出版专著《阳明后学研究》《泰州学派研究》《明末清初劝善运动思想研究》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讲 导论:思想史意义上的“近世中国”

一 唐宋变革与近世中国的思想走向

1. 唐宋变革

2. 近世中国

二 “刺激-回应”模式的问题省思

1. 新儒学源自哲学的批判意识

2. 新儒学源自文化的担当意识

三 儒释道三教的交错与儒学复兴

1. “三教合一”抑或“三教融合”?

2. 儒释道是中国哲学的共同智慧

四 研究史的回顾与问题的展望

1. 问题的反省与展望

2. 一份简要的阅读书单

第二讲 广义理学视域中的朱子学和阳明学

一 作为思想运动的宋明理学思潮

1. 道学、理学、新儒学

2. 何谓“广义宋明理学”?

二 关于宇宙的认知图式:理与气

1. 理气的建构

2. 理气与体用

三 关于人生的实践进路:德与知

1. 德性之知

2. 德-知之争

四 朱子学与阳明学的称谓来由

1. 四海共宗朱子学

2. 世遂有“阳明学”

第三讲 宋代新儒学与经典理学化

一 汉唐经学思潮的形成及其嬗变

1. 汉唐经学的演变及其特征

2. 对汉唐经学的“思想突破”

二 新经典的形成:四书系统的建构

1. 《大学》《中庸》的独立

2. 《四书集注》与“四书学”

三 经典诠释的重建与理学化思潮

1. 注重经义的风气出现

2. 经学理学化的展开

四 礼与理:礼教思想的社会化

1. 何谓“礼不下庶人”?

2. 礼即理与以理释礼

3. 《家礼》学的出现

第四讲 朱子学与阳明学的思想时代

一 朱子的学思历程及其思想时代

1. 接续洛学

2. 东南三贤

3. 参悟中和

二 阳明的学思历程及其思想时代

1. 格竹事件

2. 龙场悟道

三 作为理学传统的朱子学

1. 理学道统论的重建

2. 二程对道学的建构

四 作为心学传统的阳明学

1. 心法、心传与“心学”

2. 象山学旨趣:心同理同

3. 朱陆之辩及其问题所在

第五讲 理学与心学的哲学基础

一 性即理与天理观的重建

1. 性即理与性善证明

2. 天理观的形上建构

二 心即理与心性论的重建

1. 心即理与心外无理

2. 心即理与心外无物

三 理一分殊与多元一体

1. 理一分殊与具体普遍性

2. 理一分殊与多元一体论

四 良知自知与当下呈现

1. 良知自知与自反自证

2. 良知遍在与当下呈现

第六讲 宇宙论、本体论以及气学问题

一 从气化宇宙论到本体宇宙论

1. 太极即理

2. 太虚即气

二 实理、实体、实有的观念论

1. “天下无实于理”的实体观

2. 良知即天理的实体化趋向

三 朱子学的理气宇宙观

1. 理在气先与理在气中

2. “理生气”何以可能?

3. 不离不杂:理气二元论

四 阳明心学与气学的思想异动

1. 一气流通与良知学宇宙观

2. “生之谓性”的意义重估

3. 气质何以通向道德?

第七讲 儒家仁学的本体与价值的重建

一 二程仁学的本体论建构

1. 仁性爱情与以生言仁

2. 仁道、仁理、仁体

二 万物一体与以公言仁

1. 万物一体

2. 以公言仁

三 朱子仁学四句的全面重建

1. 仁者心之德爱之理

2. 仁者天地生物之心

四 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意义

1. 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2. 重建共同体的基础

第八讲 工夫论重建:格物与诚意

一 居敬穷理的工夫论重建

1. 中和问题与居敬涵养

2. 以心观心与以心使心

3. 格物补传的工夫纲领

二 《大学》工夫是一套系统

1. 格物诚意是两个关

2. 格物诚意不是两事

三 物为意之所在的意知物

1. 心意知物的贯通

2. 意之所在便是物

四 以良知重建儒家工夫论

1. 良知一念与念念致良知

2. 致吾心之良知的格物论

第九讲 儒家心性论的义理开拓

一 心体与性体的疏通

1. 心是“恁地神出鬼没”

2. 心性合一与知行合一

二 理欲与性情的分合

1. 存天理、去人欲

2. 道心与人心之辩

3. 即人心而识道心

三 无善无恶与心性本体

1. 晚年宗旨“四句教”

2. 无善无恶是谓至善

四 现成良知与晚明心学

1. 见在、现成与当下论

2. 现成良知与满街圣人

第十讲 结语:宋明新儒学的衰落与重振

一 后阳明学与明清学术之嬗变

1. 承体起用与因用显体

2. 儒学政治化与宗教化

二 从明清思想转型看戴震哲学

1. 戴震思想与宋儒批判

2. 由训诂寻义理的限制

三 传统与现实:儒学的时代性

1. 近现代新儒学的命运

2. 哲学、文化与新儒学

参考文献

后记

朱子学与阳明学:宋明理学纲要是2022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震。

得书感谢您对《朱子学与阳明学:宋明理学纲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美学纲要·美学精要 电子书
《美学纲要》是1913年克罗齐受美国赖斯学院院长之邀,为该校落成典礼撰写的讲演稿,是对《美学的理论》中探讨的美学问题的扩展和深化,它充分论述抒情直觉及艺术创造的理论、批评及文学艺术史的方法论。《美学精要》是克罗齐于1928年为《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四版撰写的“美学”条目,是对克罗齐美学思想的简明、全面的概述,内容涉及艺术作为独立的精神形式,美学作为哲学学科,艺术与语言、艺术与修辞学、艺术与哲学、诗人
朱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电子书
本书从朱子的自由观、平等观、公正观、法治观、富强观、民主观、文明观、和谐观、爱国观、敬业观、诚信观、友善观十二个角度挖掘朱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把朱子文化加以诠释。
舍勒文集:哲学与现象学 电子书
现象学三大经典之一,德语学界传奇人物舍勒名作。
马克思经济学经典问题阐释与当代发展 电子书
本书在深刻理解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理解中国改革伟大实践、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电子书
本书对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了梳理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