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15(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15(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网络社会发展情况的年度研究报告。

内容简介

全书主要通过列举若干热点网络事件,以社会学的视角透析事件背后的社会意识、社会行为、群体特点、社会安全等,力图从学术层面对网络社会问题给予解剖和导引。

作者简介

主编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评论》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和网络社会学。近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重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两百余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十余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导论网络化时代的社会治理创新

一、网络化变迁对社会治理的挑战

二、网格化社会管理的进取与退缩

三、从网格化管理转向网络化治理

年度主题报告网络社会治理

第一章 转型期中国网络社会治理

引言

一、网络社会治理的内涵与背景

二、网络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

三、网络社会治理的主要维度

四、网络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

五、中国网络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

结语

年度专题报告

第二章 选择与赋权:打车软件动了谁的奶酪

引言

一、打车难:垄断下的无从选择

二、技术的力量:移动互联改变出行

三、变革之艰:多元主体间的博弈

四、在规范中发展:人人赋权

结语

第三章 网络空间中的复调语言:从东莞事件引起的网络狂欢谈起

引言

一、东莞事件引发舆论场分裂

二、复调语言中的戏谑文化

三、戏谑背后的索引性表达

四、公共话语空间陡增公众权力

结语

第四章 网络狂欢背后的共同体情结:“双11”网购群体行为的社会动力探析

引言

一、狂欢式:网络社会生活的重要景观

二、共同体:在狂欢中彰显形态

三、原子化个人的网络团结

四、风险社会中的群体归属

五、共同体:社会变迁的秩序基点

结语

第五章 抗拒性认同的意义建构与意义转化:以茂名PX事件为例

引言

一、环境意义:抗拒性认同的意义建构

二、政治意义:抗拒性认同的意义转向

三、反思意义:抗拒性认同的意义转化

结语

第六章 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金融市场变迁:以“余额宝”为例

引言

一、新型网络金融产品产生的背景

二、新型金融产品对金融市场的冲击

三、传统银行业的积极回应

四、互联网时代中国金融市场运行困境与秩序重构

结语

第七章 话语的力量:网络大V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引言

一、网络大V生成与成长的关键环节:网络社会资本积累

二、网络大V存在与发展的技术平台和公共空间

三、网络大V成长与发展的困境和出路

结语

附录2013—2014年度重要网络事件

后记

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15(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是201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少杰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15(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研究 电子书
作者对典型网络原声数字资源的社会价值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逻辑清晰,语言凝练。
社会网络与劳动力市场 电子书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边燕杰利用社会网络理论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作品。
网络社会工程研究:以应对中国发展不协调问题为视域 电子书
中国发展不协调问题作为客体处于本体论层面,探讨发展不协调问题成因的社会科学理论及其他研究成果处于认识论层面,而应对发展不协调问题的社会技术体系处于方法论层面。以此为基础,本书提出了应对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协调问题、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发展不协调问题、网络经济建设与网络安全建设发展不协调问题的五大网络社会工程,凸显了网络社会工程的价值论意蕴。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 电子书
本书分为八章,分别介绍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社会网络资料类型和收集方法、网络分析的各种技术与方法、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等内容。该书通过回顾社会网络分析思想与方法在西方的发展,梳理出其中的主要线索和问题,并结合国内的研究状况进行探讨。
宗教社会学·西美尔作品系列 电子书
神不仅是个人的个性、活力、合乎道德或缺乏道德的秉性以及爱好的需要的理想化,而且很多情况下是个体之间的社会生活形式赋予了宗教观念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