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下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法治化研究

网络舆论下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法治化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探讨了网络舆论冲击下的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问题。

内容简介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对地方政府公信力冲击的频率和程度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如何建设地方政府公信力,已经成为党和政府高度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时代性的重大课题。

网络舆论下的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本质上是一个法治问题,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书以法治理念为指导构建我国网络舆论回应法律制度,包括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网络问政平台和网络舆论回应责任三项法律制度,其集中体现了网络善治所要求的透明、回应与问责三个核心标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善治或网络善治所要求的法治、共同参与、平等和包容、实效与效率、达成共识等标准。这三项法律制度共同指向网络舆论下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包括地方政府公信力维持、修复与提升)这一根本目标。

“法治视角”和“研究的系统性”,是本书与同类研究相区别的根本所在。

作者简介

作者李沫,美国丹佛大学约瑟夫-克贝尔国际研究学院访问学者。现为中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国家赔偿法的教学与研究。兼任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湖南立法研究会理事、湖南省行政法学会理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第一章 网络舆论下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法治内涵

第一节 法治是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基础

一、公信力的内涵

二、政府公信力建设须依赖于法治

三、政府回应网络舆论亦应受行政法治约束

第二节 “网络舆论”的权利属性

一、网络舆论是公民行使表达自由权的表现

二、网络舆论反映公民的知情权诉求

三、网络舆论反映公民的监督权诉求

四、网络舆论反映公民的行政参与权诉求

第三节 网络舆论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法治原因

一、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回应法治理念相对滞后

二、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回应法律制度不完善

第二章 网络舆论回应制度的法治标准

第一节 网络舆论回应法律制度的“透明”标准

一、“透明”标准的法治意蕴

二、“透明”标准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意义

第二节 网络舆论回应法律制度的“回应”标准

一、“回应”标准的法治意蕴

二、“回应”标准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意义

第三节 网络舆论回应法律制度的“问责”标准

一、“问责”标准的法治意蕴

二、“问责”标准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意义

第四节 网络舆论回应法律制度的基本构成

一、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

二、网络问政平台制度

三、网络舆论回应法律责任制度

第三章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法律制度的构建

第一节 我国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之现状检视

一、法治理念不足

二、制度设计不合理

第二节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主体制度的法律构建

一、明确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资格

二、完善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主体设置

三、改进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培训机制

第三节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范围的法律界定

一、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之比较

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地方政府网络新闻发言范围的适用性分析

三、我国一些特别立法对地方政府网络新闻发言范围的适用性分析

第四节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程序的法律设计

一、细化舆情研判工作机制

二、明确网络新闻发言的形式与行为准则

三、明确网络新闻发言的时限

第四章 网络问政平台法律制度的重塑

第一节 我国网络问政平台现状的法治检视

一、网络问政平台运行现状考察

二、网络问政平台运行效果的行政法分析

第二节 网络问政平台主体法律制度

一、网络问政平台内部主体的设置及其职责的明确

二、对口业务部门配合职责的明确

三、网络问政平台的优化

第三节 网络问政平台回应程序

一、接收、登记与确认

二、移送与督办

三、联系与回复

四、回应时限及后果

第四节 网络问政平台磋商机制

一、网络问政平台磋商的启动及其条件

二、网络问政平台磋商程序规则

三、网络问政平台磋商的其他保障

第五章 网络舆论回应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我国网络舆论回应问责现状考察

一、我国网络舆论回应问责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我国网络舆论回应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网络舆论回应问责的行政法审视

一、网络舆论回应问责之“责”首先是一种行政法律责任

二、网络舆论回应法律责任既是程序责任也是结果责任

三、网络舆论回应法律责任制度应当由立法加以规定

第三节 网络舆论回应法律责任的认定

一、网络舆论回应程序违法的认定

二、因网络舆论导致政府公信力受损的认定

三、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运行考核及对考核不合格的认定

四、网络问政平台运行考核及对考核不合格的认定

第四节 网络舆论回应法律责任的承担

一、网络舆论回应法律责任的承担主体

二、网络舆论回应法律责任的追究主体

三、网络舆论回应法律责任的承担形式

四、网络舆论回应法律责任追究的程序

结语

网络舆论下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法治化研究是2021年由北京法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出版,作者李沫。

得书感谢您对《网络舆论下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法治化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蓝皮书(2016) 电子书
本蓝皮书共分为“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基本情况”“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成因”“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保障及存在的问题”以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对策研究”四个章节。其中对国内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基本现状、犯罪特征、涉及的法律问题以及“实名制”背后的“记名制”现象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开户模式,发布了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的十大典型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建议与对策,包括提出制定
网络犯罪过程分析与应急响应 ——红黑演义实战宝典 电子书
本书第一篇从介绍网络犯罪的认知出发,让读者深刻理解网络犯罪的心理和常见路线,讲述网络犯罪相关法律,让读者把握网络犯罪的三要素和侦查路线;第二篇,沿着网络犯罪的发展路线,让作者理解网络犯罪每个环节中常用的技术和预防办法;第三篇,主要从用户方、网络犯罪侦查方角度入手,讲解如何开展网络犯罪过程追踪和应急工作。
诉讼观念与和谐乡村建设:以广西民间传统观念为视角 电子书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疑难问题和裁判规则解析 电子书
一线法官办案经验系统梳理专业实用依据民法典和时新司法解释深度解析聚焦113个实务疑难问题破解疑难提炼137个裁判规则指引精准全面
生态权研究 电子书
本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关注生态权,用生态权的思想构筑或者修正法律制度,这也是本书主要的理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