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明清清淮地区城市地理研究

双城记:明清清淮地区城市地理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运河城市历史地理研究:深入解析明清淮安城市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运河城市历史与地理变迁的个案研究,以明清时期的淮安府为研究对象,基于“清淮”这一地理概念,依归空间结构与城市体系两大研究视角,分析山阳城与清江浦的内外空间形态与地域结构,探讨在国家漕运与河道治理等因素的作用下,区域城市中心转移与新的城市体系如何形成的命题,由此展示颇为复杂的运河城市发展历史。本书通过搜集和征引丰富的文献地志资料,在解释和界定“清淮”这一地理概念的基础上,分别从空间结构与城市体系两大层面切入,探讨了明清时期山阳城与清江浦两座城市的内外空间形态与地域结构的具体演化过程,并着眼于漕运与河道治理,较为深入地阐释了区域城市中心转移与新的城市体系形成的问题。本书的创新性在于依循上述研究路径,深入挖掘和解读“清淮双城”形成的历史空间,与淮河、黄河、运河所结成的“水道—城市”模式,在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因素都极为活跃的淮河下游区域,所呈现的一个个甚至一组组地方个性鲜明的研究案例,共同组成的这一双子城时空演变中的丰富内容和诸多启示。在历史城市地理研究中参入社会史研究方法,为本书最大特色。时空兼备、自然—人文因素同在的历史地理研究区域,必须视研究主题的指向,有意识地加入有效的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进来,做出别具一格的学术探讨,推进已有研究工作。由于触及到社会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和基本方面,本文贡献了本研究区大量的历史内容,且予以细心分析,突出了诸如山阳外来移民、城市水利、水环境变迁等项内容,提出了自己的“区域城市演进路径”,也就推进了这一区域极为繁复的城市地理与城市史研究水平。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一 选题缘起与核心思路

二 学术史回顾

(一)历史城市地理研究

(二)与本书主题相关的研究

三 概念界定与研究资料

(一)释“清淮”

(二)研究资料

四 框架结构

第一章 淮河南北:山阳、清河二城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记忆的嫁接:作为政区与观念的“淮阴”

一 历代淮阴城址的变迁

二 清河设县与原“淮阴”辖地的行政归属

三 明清“淮阴”为山阳

第二节 山阳建城及其演变

一 山阳故城、射阳故城考辨

二 明代以前山阳城的修筑及其空间结构

第三节 地理景观的空间分置:以韩信、漂母相关故迹为中心

一 韩信、漂母相关故迹的时空分析

二 景观迁置的因与果

小结

第二章 明代山阳城的移民、科举与士绅社会

第一节 明代山阳外来移民的时空分析

一 “淮人止余七家”考论

二 移民进入山阳城的时空状况

第二节 明代山阳士绅家族及其社会活动

一 牌坊之立与山阳士绅家族的初步分析

二 明代山阳士绅的社会交往与活动

小结

第三章 明清山阳城的空间形态与地域结构

第一节 旧·夹·新:山阳三城的外缘形态

一 城墙的修筑与演变

二 城门的设置与变迁

第二节 基层行政分区与城市街巷格局的复原

一 坊厢隅图:基层行政分区及其变迁

二 城内外街巷格局的形成与变迁

第三节 山阳城典型职能建筑:基于政商要素的空间分析

一 公署机构的设置与变迁

二 商业市场的空间分布

三 山阳城居民的第宅分布:社会分层的视角

小结

第四章 山阳城市水环境的变迁与社会因应

第一节 山阳城市水系的形成与演变

一 市河的修凿、流路及其经济功能

二 文渠的开凿、流路及其文化功能

三 山阳三城总濠与城市排水系统

第二节 巽亥合秀:山阳城市风水的阐释框架

一 巽位:龙光阁与巽关

二 亥位:文通塔与罗柳河

第三节 黄淮水患与城市防洪措施

一 山阳城水灾发生的时间序列

二 城市防洪策略之一:护城堤堰的修筑

三 城市防洪策略之二:疏凿河道

四 防洪措施的效果与评价

第四节 山阳城市水环境的治理:以文渠为中心

一 黄淮水患与城市水利的文化功能

二 城市风水与文渠治理中的官绅形象

第五节 水环境变迁视野下的山阳城西湖泊兴废与社会因应

一 城西湖泊的兴废过程与特征

二 湖泊环境变迁下的民众生计适应

三 湖泊水体景观的营造与嬗递

小结

第五章 水工与祠庙:治水政治中的山阳、清河城

第一节 水患共生与城市安全叙事

一 水患共生:山阳、清河城的例证

二 水患相关传说、谣谚的生成与演绎

第二节 利害相生:国家治水方略与地方水工建设

一 国家治水方略的理论与实践

二 坝与闸:山阳、清河县的水工建设及其变迁

三 草湾改道及其过程

第三节 城神之间:水神祠庙的建置与空间分布

一 水神祠庙的空间分布:山阳、清河县的比较研究

二 国家漕运与清淮天妃信仰的变迁

小结

第六章 清江浦与山阳城:清淮区域中心与城市体系重组

第一节 漕河设施运作与清江浦的发展动力

一 始终作为交通要冲的清江浦闸坝

二 漕船修造与清江浦的商业环境

三 常盈仓的兴革之于清江浦的意义

第二节 清江浦的商业空间与政治契机

一 清江浦市镇景观:坊镇布局与街巷拓展

二 清江浦转型的政治契机:从陈宏谋奏疏说起

第三节 兴衰与共:嘉道以降的清淮双城

一 衰中求兴:山阳城的式微与官绅作为

二 区域中心转移中的双城关系:以晚清清淮荒政为中心

三 退与变:晚清时期清淮城市的定位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双城记:明清清淮地区城市地理研究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王聪明。

得书感谢您对《双城记:明清清淮地区城市地理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以天津为例 电子书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生态城市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要素。本书从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实践三个层面进行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旨在进一步拓展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内涵,努力构建具有生态平衡功能的城市绿色空间网络和更加开放的自然绿色空间,保证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为城市及其居民持续提供相应的基础性生态服务、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提供理论支持。
厦门市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明确厦门市自身定位、找寻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为低碳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建议这一主线出发,从产业、能源、建筑、交通、管理和消费六大重点领域对厦门市低碳城市建设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借鉴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提出厦门市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并对厦门市“十三五”期间以及未来低碳创新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北极地区发展报告(2015)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关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以及其他对北极事务感兴趣的国家(如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北极战略与政策的发展;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北极航道法律政策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意义,重点介绍国际海事组织发布的极地规则及其对北极航运的影响,也论述了这些法律发展对中国及其他利益攸关方的影响;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北极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北极原住民保护问题、北极核心区渔业问题以及北极地区的非生物资源保护等问
南非(文化中行·国别(地区)文化手册) 电子书
本书全面展现了南非的政治、经济和风土人情。
安哥拉(文化中行·国别(地区)文化手册) 电子书
本书全面展现了安哥拉的政治、经济和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