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作者探索城市历史地理学的思考,从中可明晰作者治学注重文献与实地考察并重的风格,文字叙述和图像解读兼容的研究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收李孝聪教授撰写有关历史城市地理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14篇。内容涉及区域城市选址的规律、交通与城市的关系、城市空间形态与功能结构的形成和演化、中外城市形态的比较等方面。 《中国城市的历史空间》收李孝聪教授撰写有关历史城市地理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14篇。内容涉及区域城市选址的规律、交通与城市的关系、城市空间形态与功能结构的形成和演化、中外城市形态的比较等方面。
作者简介
作者李孝聪,1947年生于四川成都,北京市人。1978年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9月从西藏考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1988年于北京大学地理系获地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与古地图研究中心主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弁言
中国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思考
一、城市的概念、“城市”涵义的界定
二、开展历代区域中心城市的比较研究
三、历史城市的地域结构和文化分异
公元十至十二世纪华北平原北部亚区交通与城市地理的研究
一、传统水陆交通线的调整演化对城镇兴衰的制约
二、宋辽边界的城寨
唐代后期华北三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形成
一、定州
二、镇州(恒州)
三、魏州
余论
唐代城市的形态与地域结构——以坊市制的演变为线索
一、唐前期形态规整的城市——坊市制的鼎盛
二、中晚唐城市形态的自由化——坊市制的崩溃
三、唐代城市的地域结构
唐宋运河城市城址选择与城市形态的研究
一、永济渠(御河)沿岸的城市
二、汴河沿岸的城市
三、淮南运河沿岸的城市
四、江南运河沿线的城市
五、浙东运河及其沿线城市
结语
宋代开封的拐子城
明代卫所城选址与形制的历史考察
一、明代卫所城址的分布与选址
二、明代卫所城址的形制与功能
三、明代卫所城址的历史结局
北京城市地域结构启示录
一、地形、水系对北京城市规划的制约
二、元明清北京城市职能机构的地域结构
三、民国时期北京城市宗教信仰的空间叙述
清代北京城王府建筑的选址与分布
北京城内的四合院民居与会馆建筑
一、北京城内的四合院民居
二、老北京城的会馆
应用彩红外航片研究城市历史地理——以九江、芜湖、安庆三座沿江城市的文化景观演化与河道变迁关系为例
一、明清旧城的确定
二、城市范围的拓展
中西封建社会城市形态的比较研究
一、比较的前提——限定的时空
二、中古前期城市起源形态的比较
三、中古后期城市形态的演化
四、城市内部结构与建筑形态的对比
五、结语
沿海开埠城市的发展与区域差异的凸显
东北地区沿海港口城市的起落:营口开埠与大连地位的变换
华北地区沿海城市的代表:天津、青岛和烟台
东南沿海的河口型港口城市
上海与广州的比较
北京城市建设中的几个误区
中国城市的历史空间是201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孝聪。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城市的历史空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