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刊刊登国内外社会学及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研究述评、新书书评等。
内容简介
《社会学刊》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刊登国内外社会学及相关领域最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研究述评、新书书评等。本期以文化社会学为专题,内容涉及文化社会学理论及方法研究、有关文化资本理论的经验研究、文化研究中的新制度主义、社会转型期的文化与认同研究、中国社会的“关系”与信任模式研究和中国社会亚文化生活方式研究等文化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作者简介
作者刘欣,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曾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长期从事社会分层与流动、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政治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上海市社会学会副会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发刊词
本期引言:文化社会学的二三事
一 美国的文化转向
二 可能的发展瓶颈
三 专题文章导语
专题研究
收谁的红包? ——关于医患间非正式“交易”的文化社会学解读
一 引言
二 文献回顾与分析框架
三 研究方法
四 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
五 医患间非正式交易的类型
六 医生为什么(不)收礼?
七 结论与讨论
量化评价下的制度文化:“优生”与“优秀”的生产
一 引言:制度化择优
二 一年的重量:两个田野调研
三 文化研究中的量化研究
四 量化结果阐释的制度环境
五 量化结果的阐释与客体化的内容
六 结论与讨论
名校生的出路分化 ——文化-行动二元路径模型下的一种补充性解释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述评及理论框架
三 研究方法与个案描述
四 当工具理性遇上价值信念
五 结论与讨论
广场舞团队的凝聚:一项“类仪式”共同体的社会学研究
一 社会科学中的仪式研究
二 仪式群体形成机制:符号边界与认同的再生产
三 类仪式特征的出现
四 “群体有效性”的形成:类仪式共同体的边界生成机制分析
五 结论与讨论
述评
“公共领域”的文化社会学新探
一 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公共领域”
二 当代公共领域:多元、重叠公众的崛起
三 “新”娱乐领域
四 结语
文化政治抑或政治文化 ——以德国文化政策与欧盟政治叙事建构为例
一 引言
二 欧盟政治的叙事新形态及其制度化
三 德国现当代公共文化政策的兴起和制度化转型
四 对德国文化政策和欧盟政治叙事建构的过程机制追踪
五 结语
译介
何者缺席?文化过程与导向不平等的因果路径
一 引言
二 不平等研究的三大维度
三 什么是文化过程?
四 例证
五 结论与讨论
六 尾声:社会过程、机制和分析社会学
关系账户:一种文化的方法
一 引言
二 上游:道德与决策结构
三 中游:有意义的时间
四 下游:关系运作与表演性关系
五 应用
六 结论
《社会学刊》征稿启事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社会学刊(第1期)是201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欣。
得书感谢您对《社会学刊(第1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