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英美经典短篇小说阐释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有关论著可谓汗牛充栋,成果丰硕。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探讨,梳理叙事学和文体学之间既相异又互补的复杂关系,揭示叙事学核心概念和分析模式的实质性内涵,廓清涉及的不同分类与研究视角,为文本分析做出铕垫。下篇为本书重点,聚焦于作品阐释,选择有代表性的英美经典短篇小说(美国短篇为主)进行文内、文外、文间的“整体细读”,挖掘其中的潜藏文本或深层意义。本研究具有国际前沿性,针对国际学术界的相关探讨,纠正和澄清了一些理论上的误解和混乱,对文本做出了富有新意的重新解读,阐释方法也具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申丹,1958年4月出生于湖南长沙。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士、英国爱丁堡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现为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外语学院英语系教授(1993年始任博士生导师)。兼任英美《Routledge叙事理论百科全书》顾问编委、英国《语言与文学》杂志编委、英国《翻译家》杂志国际顾问委员委员。在国内外发表有关叙述学、文体学、翻译理论和文艺理论的论文七十来篇,其中二十多篇发表在美国和欧洲的重要学术刊物上。一本著作获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科成果专著优秀奖(最高奖),本书获第四届全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一等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绪论
上篇 理论概念和模式
概述
第一章 叙事学与文体学:互补与借鉴
第二章 何为“隐含作者”
第三章 何为“不可靠叙述”
第四章 叙述视角:界定与分类
下篇 短篇小说的潜文本
概述
第五章 肖邦《黛西蕾的婴孩》中的隐含作者、结构特征与种族政治
第六章 坡《泄密的心》中的不可靠叙述、戏剧反讽与道德寓意
第七章 曼斯菲尔德《唱歌课》中的视角转换与障眼法下的性别歧视
第八章 曼斯菲尔德《启示》中的深层颠覆与反讽置换
第九章 肖邦《一小时的故事》中的多重反讽与深层意义
第十章 克莱恩《一个战争片段》中的艺术阉割与
第十一章 海明威一短篇:平淡无味后面的多重象征意义
第十二章 休斯《在路上》的及物性系统与深层意义
引用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附录1 语境叙事学与形式叙事学缘何相互依存
附录2 关于西方叙事理论新进展的思考——评国际上首部《叙事理论指南》
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是201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申丹。
得书感谢您对《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