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青年(“走近马克思”小丛书)

马克思与青年(“走近马克思”小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宽广的视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青年的成长奋斗相互交织的壮阔历程。

内容简介

本书面向青年讲述马克思主义,在重温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历程和人生之旅中激励青年,在解读马克思主义与世界青年和中国青年的历史渊源中启发青年,在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引领青年。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从马克思的青年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论青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和历史使命等方面解读马克思的青年观;

中篇重点阐释青年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和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壮阔历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下篇重点解读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青年观,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思考青年的使命担当与价值引领,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对青年的思想引领。

本书蕴含宽广的视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青年的成长奋斗相互交织的壮阔历程,既有严谨的学术探索,又有鲜活的时代特征和问题意识,体现了青年学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时代担当。

作者简介

作者张晓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支持计划“青年学者A岗”入选者。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课题20余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代序言

导论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

上篇 马克思的青年观

第一章 马克思的青年时期

第一节 青年马克思的成长历程

第二节 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转变轨迹

第三节 从理论探索走向实践斗争

第二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青年

第一节 论青年的理想追求

第二节 论青年的现实境遇

第三节 论青年的劳动与教育

第四节 论青年的学习与成长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和历史使命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中篇 马克思主义星火燎原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与世界青年

第一节 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

第二节 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发展

第三节 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实践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青年

第一节 追寻救国真理的中国青年

第二节 以民族解放为己任的中国青年

第三节 新中国建设征程中的中国青年

下篇 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青年

第六章 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青年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第二节 新时代呼唤与时俱进的青年观

第三节 新时代青年观开辟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第四节 新时代青年观是青年发展的行动指南

第七章 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与价值引领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时代使命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价值引领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信仰引领新时代青年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与信仰的统一

第二节 引领当代青年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第三节 造就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结语

后记

马克思与青年(“走近马克思”小丛书)是202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晓萌。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与青年(“走近马克思”小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启蒙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电子书
本书旨在探讨启蒙运动及其后果和马克思主义及其理论运动之间的关系,并且在现代性语境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再阐释。第一部分通过以法国大革命为代表的启蒙实践对启蒙精神的确立,以笛卡尔、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启蒙理性构造传统的奠基,分析理性主义是怎样取得统治地位的。第二部分分析了马克思及其后继者对启蒙的基本态度和观点,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自身限制必然会导致这些成熟历史条件对资本主义的再一次否定,而这恰恰应当是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014)(世界宗教研究丛书) 电子书
收录2014年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领域里具有代表性的原创论文二十余篇。
废黜自我:马克思、青年黑格尔派及激进社会理论的起源 电子书
本书从对于人格和自我的讨论出发,就宗教神学、政治神学、费尔巴哈理论、马克思等学者及学派关于人和人格的论述进行讨论,分析其异同点,进而找出自我理论发展的线索及路程。
马克思的社会学 电子书
本书讨论了马克思的思想尤其是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为当前的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研究 电子书
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其考据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对当代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