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针对一项新兴权利对被遗忘权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内容简介
被遗忘权作为一项新兴权利,其针对的主要是已经公开的个人信息,特别是已经合法公开的信息。它试图扭转拥有永久记忆的网络体系,让数据主体可以通过特殊手段选择性地“遗忘”数据,旨在使已经公开的个人信息重新回归隐私领域。面对互联网的无限搜索和记忆的功能,保护公民的被遗忘权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如果被遗忘权重新赋予人以神秘性,有利于维护人性尊严和信息自主。同时,用权益冲突来作为否定被遗忘权的理由过于武断,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而通过比例原则的合理引入,完全可以平衡和解决好权益的冲突。因此,书中建议我国应当在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明确规定被遗忘权,并且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来细致规定保护被遗忘权的具体举措。
作者简介
作者于靓,1988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法学博士。现任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201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理学专业,荣获吉林大学 “优秀博士毕业研究生”及“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第五届“全国司法文明”博士生、博士后论坛一等奖,第八届“中国信息安全法律大会”二等奖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出版说明
序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被遗忘权的概念界定
第一节 被遗忘权的概念之争
第二节 被遗忘权的法律属性
第三节 被遗忘权在人格权家族中的地位
第四节 被遗忘权的权利结构
第二章 被遗忘权保护的正当性
第一节 被遗忘权与人性尊严
第二节 被遗忘权与信息自主
第三节 负面批判与正面回应
第三章 被遗忘权保护的权益冲突
第一节 权利与权利的冲突
第二节 权利与利益的冲突
第三节 权益冲突的解决路径:比例原则
第四章 被遗忘权保护的域外经验
第一节 欧盟保护被遗忘权的立法经验
第二节 美国保护被遗忘权的立法经验
第三节 欧盟与美国的立法经验比较
第四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实践
第五章 我国被遗忘权保护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我国被遗忘权保护的现实基础
第二节 我国被遗忘权保护的应然选择
第三节 我国被遗忘权保护的社会保障
结语 记忆与忘却之间的被遗忘权
参考文献
索引
论被遗忘权的法律保护是202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于靓。
得书感谢您对《论被遗忘权的法律保护》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