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迹:甘博摄影集(六)

中国文化史迹:甘博摄影集(六)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20世纪上叶真实而美丽的中国影像主题摄影作品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甘博在1908年至1932年所摄的5000余张相片,含括中国北京、安徽、澳门、重庆、福建、广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江西、辽宁、山东、上海、四川、天津、浙江以及美国、日本等地诸多名胜古迹、古建遗址及市井图像,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旅行时间、地点、专题内容等将这些照片有序分类。其中最早拍摄于1908年,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有关20世纪初从晚清到民国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影像资料极为稀缺,照相机的镜头,成了甘博关注时代危机的一只眼睛。他以社会学家的人文关怀,用镜头的一瞬间成功凝固变化之中的中国社会。透过甘博的镜头,可以回溯中国新旧社会转变时期的重要历史瞬间和很多逐渐消失的传统礼仪、生活习惯。这些老照片则提供了管窥当时社会面貌的难得一瞥。

作者简介

作者西德尼·戴维·甘博,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是美国社会经济学家,人道主义者和摄影家。其祖父系宝洁创始人之一。他年轻时参加基督教青年会,在1908-1932年间五次往返中美之间,他是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创建者之一,还参与了“平教会”在定县的教育实验,期间他一共完成了五部社会调查作品;他还在中国西部地区游历,拍下了大量的珍贵照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北京

切烟土

拉冰排子的人

蟠桃宫庙会上卖饼小贩

看报栏

抬棺者

珠子切割侧面

大舍利塔

三人合影

披斗篷的女孩

石人石马

造车轮

把冰块拉入冰窖

晏阳初

水稻脱粒

铜香炉

等待粮食配给的老人

诊所的妇女儿童

大水壶

狮子

打白幡的孩子

士兵和马车

花园里的井

蒙古朝圣者

男孩

花会

教导主任和恒慕义

女孩

香炉和拱形门洞

坐在马车上的人们

道士

蒙古人

卖纸风车

小亭子

合影

健康检查和粮食配给记录

健康检查和粮食配给,拿着糖鸟的儿童

屋檐下的装饰

佛像

屋顶三个脊兽

妇女和儿童

排列冰窖里的冰块

仆人和儿童

刘老师

两个狮子

舍利塔

柩夫引导人

拄拐的老妪

城门(西直门)

点香

枪骑兵

桥头的石狮子

男孩们在分发茶水

佣人们

西城宝塔

路边挂的流苏

篮子形状的石雕

戴面具的小男孩

黄包车和玩具风车

黄包车

警察检查

黄铜香炉

女子学院建筑

起居室东面

黄包车夫

满族妇女

滚煤球

串珠

粮食配给,签名本

游行路线

等待施粥的人

门口的石狮子

学生游行

穿布衫戴草帽的儿童

妇女

坐着的妇女

塑像

烛台和僧人

妇女

称白菜

粮食配给,领取粮食

朝拜者

买鸡蛋

新年庙会、神州国光社

粮食配给,老人(侧面)

粮食配给,老妪

绞绳子

商店招牌

路边的风景

游行路线

饮骆驼

三座舍利塔

舍利塔

龙凤幡幢

马车

做矿工的男孩

门廊处的人

贫民借本处

屋顶的戗兽

欢笑的孩子

穿过草坪的儿童

粥场老妪

城楼

店铺掌柜

灵棚的装饰

圆形围墙中的两座建筑

树,烧纸炉

抽烟的妇女

两个妇女

大钟

男孩吃东西

扎纸花

花扇

仆人和儿童

敲锣的人

亲爱的老师

石碑

烧香的男子

街上的商铺

乞丐

仆人和儿童合影

健康检查和粮食配给,儿童

群山

树木

骆驼,木牌楼

黄包车夫

搬运钢琴

搬运红色三脚架

轿杆尾端狮形装饰

地毯厂乐队

黄包车

奇石装饰

说书人

紧线

松线

亲爱的老师

运河里的帆船

男子在破冰

排列冰窖里的冰块

受伤的学生

仆人的孩子

做矿工的男孩吃东西

草地

尸体

凉亭

诊所的人群

粥场,嬉笑的男孩们

火炉

黄包车

冥伞

高帽子

矿工男孩从矿井里拖出煤

屋顶装饰

粮食配给,老妪

玉兰树

围观的人们

挥舞旗帜的队伍

“狗与英日人不得进宫”的牌子

火车站卸货的骡队

带虎头帽的婴儿和护士

衣着讲究的中国人

城东的墓地

花窗

骆驼

东便门处的桥

算命先生

炒栗子

商铺

妇女和香炉

午门

拄着两根拐棍的老人

乐队

围观的妇女

老者

粥场,两个男孩

大车

孙中山葬礼的门

孙中山葬礼主厅

孙中山葬礼,鲜花装饰的灵车

孙中山葬礼上一个有钱人家的小男孩

孙中山葬礼,有钱人家的小男孩

孙中山葬礼,学生们

孙中山葬礼,大门和童子军

孙中山葬礼上的灵柩灵车

孙中山葬礼的学生们

孙中山葬礼,挽联

孙中山葬礼,花圈和牌楼

孙中山的葬礼

孙中山葬礼,灵棚下的挽联

孙中山葬礼,抬花圈

孙中山葬礼主厅一角

孙中山葬礼,主厅和灯

孙中山葬礼,游行和鲜花

孙中山葬礼,花圈

孙中山葬礼,主厅前的石头华表

孙中山葬礼大门

孙中山的葬礼

孙中山葬礼上的挽联

孙中山葬礼,灵车-

孙中山葬礼挽联

孙中山葬礼,参加葬礼的一家

孙中山葬礼,灵棚下的挽联

孙中山葬礼上鲜花装饰的灵车

孙中山葬礼,花圈和公理战胜碑

孙中山葬礼上的女孩和花圈

孙中山葬礼,载着孙中山遗像的马车

孙中山葬礼上的灵车和护卫队

孙中山葬礼,国民党

孙中山葬礼上参加葬礼的一家

孙中山的葬礼上的人群

孙中山葬礼上的灵车

孙中山葬礼,灵车

西德尼•甘博与夫人伊丽莎白

学生演讲

打着旗子示威的学生

西德尼•甘博和两位女士

在语言学校合影

语言学校老师合影

语言学校合影

假山、房子和雪

四层建筑

寺庙庭院

花园

穿西装的男孩们

兔爷塑像

合影

不同朝代的北京地图

北京地图

北京人口密度图

北京地区寺庙分布图

北京娱乐地图

北京皇城图

北京银行、市场、工厂分布图

北京贫穷人口地图

北京城和城外山峦地图

中西方棉布行情对比图

北京生活费用与美国食物零售价值指数对比表

国内食用油价格曲线

国内工人工资曲线

天下煤矿略表

小米价曲线

教会性别构成图表

国家进步之要诀

强国五要诀

各国丝绸产量比较

国内粮食价格曲线

国内小麦价格曲线

中美出煤兆吨表

铜元行市曲线图

英中商船及人数比较

教会历史

五年内出生死亡人数

各国人数比较

国内猪肉价格曲线

羊肉价格曲线

各国不识字者百分比例

国内米价曲线

国内工人实际工资曲线

各国财产及人均比较表

教会收入统计

教会租金数额

教会娱乐统计

教会历史,主日到会堂者

教会婚姻情况

教会按户的民族构成

教会按省份的民族构成

上帝之国

各国财产进步表

教会家庭规模

教会居京年数构成

教会拥有房产统计

教会17岁以上婚姻情形

教会年龄构成

教会报纸统计

教会按人数的民族构成

教会火炕数

教会受教育程度

教会房间数量

北京工人支出预算表

北京中等人家支出预算表

卖柿子

中国文化史迹:甘博摄影集(六)是2018年由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出版,作者[美] 西德尼·戴维·甘博。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文化史迹:甘博摄影集(六)》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文化史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为十八章,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囊括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学术文化等各个方面。
六史:唐 电子书
蔡东藩系列作品《六史》之一:“唐”。
中国文化史(插图版) 电子书
本书以35个专题为纲,对中国文化的基础、制度、宗教、学术、艺术及中外文化交流进行了展示和分析,梳理了自上古至近代文化发展演进的整体历程。
追求——危祖华与鹤文博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纪念危祖华同志的文集,由其女儿危亚萍、女婿董治平主编,有根据危祖华生前的日记整理,有其学术研究成果,有其子女及生前好友、同事、领导或撰写的怀念性散文、诗歌、书信及悼词等。大学毕业后,放弃省委机关工作机会,不远千里徒步大山,支援山区建设。为振兴鹤峰文化,他从零开始,创办皮影剧团、柳子戏团、鹤峰县博物馆。他长期坚持搜寻县内外历史遗迹、文物遗存,悉心保护革命旧址、遗址,为鹤峰县革命老苏区的认定
六史:明史演义 电子书
1. 为什么出版《蔡东藩·六史》?? 中国历史殿堂级启蒙必读读本 开国领袖终生反复阅读的枕边读物 20世纪公认经典的通俗史作典范 李敖,张大春,梁文道,张颐武,顾颉刚,杨荫榆,唐德刚,马伯庸,二月河联袂“世纪推荐” 享誉全球华人世界100年,自民国初版以来,累计销量超1000万册!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六史之下,是一整个中国。 2. 这套《蔡东藩·六史》的特别之处?? 超精彩,每本都媲美《三国》的鲜活诙谐!嬉笑怒骂间,读懂中国历史的全部智慧。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的六个朝代,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 历史入门必读,通俗史作典范! 以正史为经,语皆有本;以逸闻为纬,谐趣鲜活。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典范。 以上海会文堂铅印本为底本,匠心勘校 保留蔡东藩自序、帝王世系图、自批、注释和结语,双色彩版印刷;多位名师历时3年,7次匠心勘校;疑难字词随文注音,零障碍阅读。 3. 为什么《蔡东藩·六史》值得珍藏?? 黑金工致手感,限量版定制礼盒,烫金工艺,典藏馈赠佳选。 封面采用东方美学亮彩撞色,蛋壳纹欧洲艺术纸印刷。 内文采用80g进口高级纯质纸,色感丰雅,触手温实。 书籍采用圆脊精装,便于180°度平摊静阅。 4. 哪些名家在推荐《蔡东藩·六史》?? 著名文化学者 张颐武:蔡东藩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蔡(东藩)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 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著名出版人 王泊森:读历史,即读人! 阅读历史的意义,是在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涕泪沾襟的眷侣,在时空中奔走。他们是否跟我们过着相同的生活,“他们的房间,他们的食物,他们桌子上的物品,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烦恼是否跟我们一样?” 读历史,即读人。秦、汉、唐、宋、明、清,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是时空内往来奔走的人的衣食住行,幸福和烦恼,生与死。 著名作家 马伯庸:把真实历史用演义小说讲给普通读者,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蔡东藩先生用了“演义”这两个字,但写的东西实际上和真实历史非常接近。他做过考证,之后用“演义”把历史说清楚,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举措。把真实历史用演义讲给普通老百姓,从蔡东藩先生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