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年刊.2018年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年刊.2018年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社科院民族所人类学年刊,蒙古族专家主编,理论新颖,田野调查严谨。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年刊是社科院民族所的连续出版物,由知名蒙古族人类学专家色音主编,本年刊由人类学理论、田野调查、书评等栏目组成,作者主要是民族所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室的学者,也包括全国的部分人类学学者,选编十分严谨,在人类学理论的介绍上颇有新意。田野调查部分也是本书的华章。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年刊》编辑委员会

目录

第一部分 人类学论坛

妇女亲属关系的“发现”与妇女亲属关系实践的意义

亲属关系研究与“宗族范式”

姻亲关系研究的积累与成长

女性视角的导入与妇女亲属关系的“发现”

分家的奥秘:妇女建构亲属关系的实践

汉人式家庭内部矛盾的根由:家庭观和亲属观

家庭、礼制与情感的历史

乡村妇女的人生“移情”

回娘家和女儿节:永远的牵挂

余论

关于人类学民族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 人类学民族学理论创新的思想基础

二 人类学民族学分支学科的理论创新

三 创新过程中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数字化问题

从民族学材料看原始交换的产生与方式

一 关于原始交换的产生

二 关于原始交换的方式

三 扩大价值形态的交换与早期货币的产生

阡陌上的中国:基数社会的分形结构

一 序言

二 跳出方法论上的名词纠缠

三 从村社实体到观念实体:“义门陈”个案

四 对解读的解读,对研究的研究:“义门陈”与“亚细亚问题”的关联

五 思索与结论

围绕人类学者与他者文化交流的路径探讨人类学研究的动向

前言

背景

原住民

发展

文化

结语

第二部分 个案研究与调查报告

西部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状况调查研究

一 发展女性教育的意义

二 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现状

三 贵州少数民族女性教育

四 发展少数民族女性教育面临的困难

五 促进少数民族女性教育发展的对策措施

六 结束语

蒙古汗廷音乐及其价值认定与可持续发展

一 蒙古汗廷音乐及其历史沿革

二 蒙古汗廷音乐在草原音乐文化中的价值定位

三 蒙古汗廷音乐在世界音乐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四 通过进一步申遗提升蒙古汗廷音乐的文化价值

五 蒙古汗廷音乐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蒙古族萨满艺术

流行上师与当代灵性:印度灵性领域的个案考察

一 上师在印度

二 商卡尔上师为何流行:身心技术的现代相关性

三 灵性领域之于当代印度社会

罗斯人的神灵信奉与圣灵信仰

一 古罗斯人神灵信奉传统:家族神

二 村社信仰形态:自然神与家族树

三 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东正教的平民与国民质性

四 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东正教的社会组织机能

五 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东正教的国民—民族建构

六 个案:彼得—巴维尔教堂构形、仪式、组织、制度

七 余论:宗教信仰或认知的历史影响国家的历史

地方场景下的“文化遗产”

一 庙宇的沉浮:重建的“遗产”

二 “灵”或“灵验”

三 孔子会:“文化遗产”的展演

四 结语:“遗产”何为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中国民族地图

一 民族地图的社会属性

二 民族地图的分类

感知地域文化的舞台符号

一 研究综述和切入

二 从实景到模拟——感知地域文化的舞台符号

三 结语

民族学田野调查与民族文物收集工作

引言

一 “文化大革命”之前的民族文物收集简况

二 民族研究所馆藏文物的类型及其功能

三 民族所馆藏文物的特点

四 民族文物保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

科尔沁蒙古族萨满仪式音乐的田野考察及个案描述

一 “阿寅勒”:田野考察的文化社区及主体人类学反思

二 田野资料与其他资料的互证:仪式基本要素的描述与阐释

三 仪式过程的个案描述

结语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

一 台江“非遗”项目的主要内容

二 台江“非遗”传承人与传承状况

三 当地政府采取保护“非遗”的措施及成效

四 台江“非遗”保护中存在的困难

五 进一步做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几点建议

结束语

论蒙古族萨满文化的价值

中蒙两国马头琴音乐文化交流史与现状调查分析

一 马头琴音乐文化交流史

二 马头琴音乐文化交流现状分析

三 当前现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三部分 国外研究与翻译

对匈奴人的人类学研究

历史与考古学背景

对匈奴人的人类学研究

资料与研究方法

结果与讨论

躯体特征

古病理学研究

匈奴人的基因研究

结论

蒙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约框架下的保护现状

前言

一 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 蒙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法规制度与保护体系

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

五 结语

人类学中的“文化”和组织研究

一 人类学对组织的早期研究:霍桑实验

二 发现情境中的问题:曼彻斯特工厂研究

三 向上研究

四 组织文化

五 作为过程和意识形态的文化

六 结论

附录 从香港小姐到中大博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年刊.2018年卷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色音。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年刊.2018年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政治人类学评论(第10辑) 电子书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政治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十辑。
政治人类学评论(第9辑) 电子书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政治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九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6年卷) 电子书
本书以实证个案研究为主,有助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
文明的体验:人类学视角下的英国 电子书
打开英国社会的变迁群像,揭示虔诚而又纠结的文明底色。
“乡校”记忆——历史人类学训练的起步 电子书
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者们,从2003年开始,每年在一个固定的田野点开展为期两周的工作坊,这些田野点都是某一个省内某个县的某几个村里历史遗存和历史文献丰富的地方,每年的工作坊,通过参与者实地的察看,结合对当地文献、传统文献的阅读、配合每位研究者对其研究过程的讲解,训练和培养能够从事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