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了作者在哲学领域研究的文稿,着力诠释公共生活世界的理论内涵,揭示公共事务管理的实践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作者三十多年来在政策科学、政治学和哲学领域研究的文稿百余篇,分上、中、下三册。本书是下册,下册为哲学卷,涵盖“新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科学技术哲学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理论,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等思潮流派或学科分支。本书着力诠释公共生活世界的理论内涵,揭示公共事务管理的实践价值,体现了作者执着的学术追求和强烈的现实关怀。
作者简介
作者陈振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杨百翰大学和德国行政学院等校的访问学者。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兼任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及第七届联合召集人。著作有《国家治理转型的逻辑》《理解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学》《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竞争型政府》《政府改革与治理》《公共服务质量管理》和Citizen Participation at the Local Level in China and Canada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哲学
Ⅰ “新马克思主义”
1-1 重视对“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1-2 青年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和重建
1-3 青年卢卡奇的“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
1-4 青年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
1-5 青年卢卡奇的“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6 青年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评析
1-7 卢卡奇的“批判的科学哲学”理论
1-8 科尔施的“实践社会主义”理论评析
1-9 科尔施对列宁哲学的批判及后期的“马克思主义观”
Ⅱ 法兰克福学派
2-1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形成及其特征
2-2 法兰克福学派的“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3 法兰克福学派关于自然与历史关系的理论
2-4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科学哲学”
2-5 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社会学理论
2-6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性观
2-7 霍克海默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2-8 走向一种科学技术政治学理论
2-9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变化了的文化模式
2-10 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
2-11 法兰克福学派论理论与实践关系
2-12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趋势
2-13 历史唯物主义还是资产阶级社会学
2-14 科学技术进步与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2-15 法兰克福学派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
2-16 自然辩证法不容否定
Ⅲ 科学技术哲学
3-1 科学发现逻辑的几个重要问题
3-2 科学进步与合理性
3-3 科学定律的形成、结构和功能
3-4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
3-5 科学中的真理与价值
3-6 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网络
3-7 科学、文化与价值
3-8 科技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
3-9 西方科学哲学之我见
3-10 一种另类的科学技术哲学理论
Ⅳ 逻辑学
4-1 评黑格尔关于逻辑思想发展阶段的理论
4-2 批判理论家眼中的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4-3 工具理性与辩证理性
4-4 类比推理与假说
4-5 评《公孙龙子论疏》
4-6 中国逻辑史大事年表
4-7 西方逻辑传入初期汉译作品中英汉词语对照表
公共生活的世界:哲学与公共事务研究(下册)是202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振明。
得书感谢您对《公共生活的世界:哲学与公共事务研究(下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