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提出构建“语法单位·时序”体系,描绘研究发展轨迹,评论语法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在评论“语法名著·时序”语法学说史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语法单位·时序”语法学说史体系的构想。按“语法单位·时序”语法学说史体系描写和评论语法单位研究的发展轨迹和语法分析方法的发展轨迹。按“语法单位·时序”语法学说史体系评论语法著作。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主要作者简介
前言
目录
第一部分 两种不同的语法学说史体系
第一章 关于汉语语法学说史研究的思考
一 关于语法学说史著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 关于进行多角度研究、建设多样性的汉语语法学说史体系
第二章 关于汉语语法学说史研究的再思考
一 “时序”是语法学史科学性的基础
二 重视描写分析论述初版著作,正确处理初版著作与修订版著作的关系
第二部分 “语法单位·时序”体系对一些主要语法单位所作的描写、分析和评论
第三章 从西方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看汉语语法学产生迟缓的原因
一 对语言材料的广泛收集和整理
二 相关科学的影响和带头学科的推动
三 东、西方学者思维方式和学术环境的差异
四 研究对象自身结构特点的不同
第四章 五四运动与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兴起
第五章 20世纪的形容词学说
一 术语·定义·辨认
二 构造
三 范围分类
四 用法
第六章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短语学说的发展
一 定义和范围
二 功能
三 结构
第七章 20世纪语法学句子观的发展
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
二 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
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四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
五 20世纪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
第八章 “句子成分”新探——兼论句子分析
一 汉语语法学“句子成分”研究的述评
二 “句子成分”新说
三 句子分析
第九章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的复句学说
一 术语·定义·范围
二 结构·分类
三 分析方法
第十章 试论“依句辨品”是一种辅助性的词的归类标准
一 《文法》的词类是以意义为标准划分的
二 《文法》并没有用“依句辨品”给词分类
三 “依句辨品”是给词归类的
四 “依句辨品”是一种辅助性的归类标准
第十一章 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的单句分析方法
一 1920年至1923年
二 1924年至20世纪30年代初期
三 20世纪40年代
四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第十二章 《中国文法要略》和《汉语语法论》的句子中心析句法
一
二
三
第十三章 20世纪40年代前的句型思想
一 上位句型
二 下位句型
第十四章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走向
一 未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走向——向应用型发展
二 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部分 “语法单位·时序”体系对语法著作,语法观点所作的评论
第十五章 颇有创见力的一部语法专著——评易作霖的《国语文法四讲》
一 构建重句法的语法学框架
二 继承与创新并举,用“重”分析法分析扩张复句、短语、二重合义词
三 用语义解释“变式句”
四 分析副词附加语的语义,给副词附加语分类,描写副词附加语的排列次序
第十六章 20世纪前半叶汉语语法学的变换分析——兼评《汉语语法丛书·序》中的一个观点
一
二
三
四
语法学说史论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谢晓安。
得书感谢您对《语法学说史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