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内容简介
如果不是那些自己拿不出一件好东西,同时又阴谋不让别人的东西露出头来的人们,那么,真正的和纯粹的东西就更容易在世界上赢得地位了。这种情况,即令尚未完全窒息,也已阻碍了,耽误了好些有益于人世的东西。这情况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本人的后果是:当《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1版问世时,《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才三十岁;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看到这第三版时,却不能早于七十二岁。对于这一事实,《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总算在彼得拉克的名句中找到了安慰;那句话是:“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就该满足了。”(《智者的真理》第140页。)《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最后毕竟也走到了。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一生的残年既看到了自己的影响开始发动,同时又怀着《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这影响将合乎“流传久远和发迹迟晚成正比”这一古老规律的希望,《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已心满意足了。
读者将看到第二版所有的一切,都无遗漏地收在第三版内。第三版还包括了更多的东西,因为新加了些补充;如果同第二版一样排印,就会多出136面。
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版问世七年之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还发行了两卷《附加和补充》。包括在这一书名中的东西,是由一些补充篇章组成的,补充《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那哲学已有了的系统的叙述。这些东西如果收在这第三版的各卷内,那倒是很适当的;不过在那时,《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只得将就利用当时可能的条件把它安顿好;[须知]那时《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是否能看到这第三版,还很成问题呢。这一点是人们在上述《附加>第二卷中可以看到的,并且在各章的标题上也容易辨识出来。
作者简介
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
出生于德国但泽,双鱼座。
父亲是一位富商,性格易怒忧郁,后因溺水去世;母亲是作家,与歌德、格林兄弟等文坛名家熟识。
21岁到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23岁弃医从文,进入柏林大学学习;30岁,他的旷世杰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版,反响平平。对此,叔本华异常悲伤,“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63岁,他的封笔之作《附录和补遗》出版(《人生的智慧》即取自这部著作),声名鹊起。
章节目录
第一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三版序
第一篇
世界作为表象初论
服从充分根据律的表象
经验和科学的客体
第二篇
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意志的客体化
第三篇
世界作为表象再论
独立于充分根据律以外的表象
柏拉图的理念艺术的客体
第四篇
世界作为意志再论
在达成自我认识时,生命意志的肯定和否定
附录康德哲学批判
叔本华生平及大事年表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198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德]阿图尔·叔本华。
得书感谢您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