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想象与文化记忆:1980年代以来城市叙事中的建筑书写

空间想象与文化记忆:1980年代以来城市叙事中的建筑书写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探索文学中的城市建筑风格、布局、功能和历史变迁。

内容简介

对于城市的阅读者和书写者而言,建筑不仅是风景,也是精神与文化。本书的研究工具类似于一个放大数倍的比例尺,将1980年以来城市叙事中的空间具体化、场景具象化,将视野延伸到微观的城市区域、街道、地标、广场及房间。本书想邀请读者共同来探索“文学中的城市”之建筑风格、布局、功能、构形及历史变迁,从而换一种视角来观看和理解文学景观。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城市叙事”:考察城市与文学的一个视角

第一节 “参照下的”城市书写及其想象机制

第二节 “城市文学”:现象、争议与反思

第三节 从“文学中的城市”到“城市叙事”

第二章 阅读建筑:城市叙事中的景观元素

第一节 关于道路的视觉和行为

第二节 节点:故事的起点与终点

第三节 标志物的消失与再现

第三章 置身建筑:城市叙事与空间构形

第一节 多元混杂的空间

第二节 空间争夺战与性别政治

第三节 空间认知的迷茫

第四章 作为符号的建筑:城市的想象与呈现

第一节 市井叙事与城市镜像

第二节 怀旧书写的逻辑与资源

第三节 欲望物象、通属城市及乌托邦

第五章 对话建筑:城市与人

第一节 “我城”:对峙或和解

第二节 “他城”体验与跨城书写

第三节 城市与乡村的互文

附录 比较视野下的中西方“城市建筑书写史”

一 西方:从宗教到世俗

二 中国:都城与文人

参考书目

后记

空间想象与文化记忆:1980年代以来城市叙事中的建筑书写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坤。

得书感谢您对《空间想象与文化记忆:1980年代以来城市叙事中的建筑书写》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朱自清美文与“五四”记忆 电子书
本书从美学、哲学、文艺学、审美学、心理学等视角,以“五四”新文学的诞生及其发展为背景,以朱自清为个案,对其美文创作进行学理性解读;进而对其散文创作的文化价值、诗性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史识性的阐释,同时对朱自清个人在“五四”新文化诞生期,在理论与创作上所践行的特殊贡献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描述。
叙事空白研究 电子书
叙事空白指的是叙事作品中的某些意义在文本中未被传达出来或未被明确传达出来的现象。它是一种十分普遍而又重要的叙事交流现象。小说中的省略让文本意义“隐而愈显”;戏剧中的静默让观众感受到更大的震撼;电影中的空镜头让观众久久回味……迄今尚未有人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此加以深入研究。本书试图从广义叙事学的角度,采用理论阐释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叙事空白的成因、表述、填补和价值四个方面作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
重释蔡元培与北大:记忆史的视角 电子书
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呈现北大校长蔡元培形象的动态变化过程。
在旅行中寻找生存的可能——论彼得·汉德克小说中的空间建构 电子书
汉德克一贯以反对传统、探索求新著称,具有超越一般作家的敏锐眼光,至今已创作了海量作品,被誉为“德语文学神童”。本书聚焦汉德克的旅行文本,基于文本自身所呈现和传达出的大量空间信息和内容,以及始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界的“空间转向”这一范式转型,从“空间”一词切入,对汉德克的文学创作进行考察。首先对文学和空间的互动关系做出阐释。其次以汉德克创作生涯中期的三部旅行小说作为分析对象,将旅行模式视为作品内
文化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童庆炳先生文学研究近六十年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