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大数据价值体现在全面而多角度信息的交叉,在新闻传播中有典型应用实例。
内容简介
大数据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的大,而在于它的全——空间维度上的多角度、多层次信息的交叉复现;时间维度上的与人或社会有机体的活动相关联的信息的持续呈现。大数据分析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透过多维度多层次的数据,以及历时态的关联数据,找到问题的症结,直抵事实的真相。大数据可以实现一种在兴味盎然的“新闻游戏化”的参与中完成的传播读解和消费的过程。本书的价值仅仅在于梳理了其基本原理与操作逻辑以及迄今为止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典型应用实例,作为有志于此的同道步入这一殿堂的阶引。
作者简介
喻国明,1957年9月生,1089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法学(新闻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长江学者,国务院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同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社会人文学科重点基地)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传媒经济学会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系列蓝皮书主编等。$$$$$喻国明,男,1957年9月生于上海。1989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新闻学论集》主编。1986年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已主持进行了130余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广泛社会影响的舆论领域和新闻传播领域的调查研究项目,并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等媒体有许多成功的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方面的研究、策划合作,被誉为“媒介军师”、受聘为近100家媒体的战略顾问。受聘为传媒第一股——电广传媒独立董事。主要的学术著作有《中国新闻业透视:中国新闻改革的现实动因和未来走向》、《中国民意研究》、《嬗变的轨迹:社会变革中的中国新闻传播和新闻理论》、《解构民意:一个舆论学者的实证研究》、《媒介的市场定位:一个传播学者的实证研究》、《解析传媒变局:来自中国传媒业第一现场的报告》、《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变革传媒》、《传媒竞争力》、《传媒抉择》、《传媒的“语法”革命——解读Web2。0时代传媒运营新规则》。另有300多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喻国明,1957年9月生于上海。1999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舆论研究所所长、《新闻学论集》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传播学理论、新闻体制改革和新闻传播效果理论、中国民意测验的理论与方法。受聘为30余家国内最有影响的传媒的战略顾问及电广传媒独立董事。$$$$$喻国明,中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新闻学论集》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传播学理论、新闻体制改革和新闻传播效果理论、中国民意测验的理论与方法。
喻国明所提出的关于“传—受互动方格”理论、新闻体制选择的多维性理论以及他对中国新闻改革现实动因和未来走向的分析,等等,都是极富建树的理论创新成果,其中不少概念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基本“话语”而被收录到有关学术辞典和专业工具书中。进入90年代以后,喻国明的研究进一步转入将学术前沿的理论与现实的传播实践接轨的方向上来。他一方面广泛吸取国际学术界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做了大量把握中国传播实际的极有认识和操作参考价值的调查研究项目,有针对性提出了“必读(视、听)性”的概念;提出了报纸不但是“新闻纸”而且也应该成为“有用纸”的概念;提出了传播产业是一种“注意力经济”的概念;等等,这些都已经或者正在成为指导中国新闻传播实践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986年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他已主持进行了130余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广泛社会影响的舆论领域和新闻传播领域的调查研究项目,并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等媒体有许多成功的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方面的研究、策划合作,被誉为“媒介军师”。
主要的学术著作有:《中国新闻业透视:中国新闻改革的现实动因和未来走向》、《中国民意研究》、《嬗变的轨迹:社会变革中的中国新闻传播和新闻理论》、《解构民意:一个舆论学者的实证研究》、《媒介的市场定位:一个传播学者的实证研究》、《解析传媒变局:来自中国传媒业第一现场的报告》、《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另有近300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
受聘为近100家媒体的战略顾问,受聘为中国传媒第一股——电广传媒独立董事。
喻国明教授是惟一一位被邀请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和世界体育论坛的中国传播学者。
读者对象传媒从业人员、娱乐从业人员、在校学生、宣传部门人员、广告人等等。特别是对传媒行业感兴趣的社会精英和白领阶层的购买需求不可忽视。$$$$$喻国明,男,1957年9月生,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犬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n现任职务及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同耐兼任: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咨询专家组成员、国家台湾事务办公室专家组成员、《中国传媒发展指数(蓝皮书)》主编等。\\n个人主要研究领域、主要学术成就: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传播理论、传媒经济与社会发展、传播学研究方法;已经出版的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大数据方法与新闻传播创新:从理论定义到操作路线
一、大数据方法与新闻传播创新
1.何谓大数据
2.何谓大数据方法
3.何谓大数据新闻传播
二、大数据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实际应用
三、现阶段大数据方法在新闻传播创新中的难点与关键
1.大数据与新闻的价值逻辑之间的矛盾
2.数据源的开放问题
第一章 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学的新纪元
01 认识大数据
一、大数据的产生
二、大数据的内涵
三、大数据的特点
02 方法变革:大数据方法打开了新闻传播学的新境界
一、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工具
二、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建构世界的新范式
三、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预测世界的新技术
03 思维变革: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的认识创新和逻辑创新
一、思维革命:从“为什么”到“是什么”
二、范式转换:从“随机样本”到“总体”
三、结果转换:从“具体结论”到“宏观趋势”
四、研究重点转换:从“理论”到“算法”、“规则”
第二章大数据时代的新闻生产
01 大数据新闻:从理论概念到操作路线图
一、大数据新闻的历史沿革
二、解读大数据新闻
02 大数据新闻:精确新闻报道的进阶形态
一、精确新闻学:大数据新闻的源起
二、大数据新闻与精确新闻、计算机辅助报道的区别
三、大数据新闻:精确新闻的进阶形态
四、大数据新闻的未来趋势
03 大数据新闻的功能与价值
一、唤醒:重构沉寂的历史数据
二、关联:连接当下的事实主体
三、预测:把握未来的信息走向
四、“悦读”:展现信息可视化之美
五、大数据新闻的核心价值:从数据库到“数据闭环”
04 大数据对新闻业态的重构
一、生产信息提供者层面的变化
二、媒体层面的变化
三、用户层面的变化
05 大数据新闻的隐私权和版权争议
一、大数据新闻的隐私权保护
二、大数据新闻与新闻版权:由“今日头条”引出的版权之争
第三章大数据时代的广告营销
01 大数据与消费者(用户)洞察
一、营销思维的变革:从传统数据库营销到大数据库营销
二、用户数据类型的变革:从属性数据到多维数据
三、数据营销工具的变革:从粗线条营销到精细营销
四、案例分析——大数据对于用户行为特征与行为的还原
02 大数据与媒介接触界面的情境洞察
一、媒介嬗变趋势分析:智能化界面与人性化趋势
二、媒介权力与传受分析:电子对话与关系传播
三、媒介接触界面的脑认知机制分析:对用户信息处理方式的洞察
四、案例分析——界面智能化的宜家IKEA Catalog
03 大数据与品牌软实力的构建
一、节点:大数据助力品牌接触点管理
二、链条:大数据助力品牌信息流导向
三、界面:大数据助力品牌认知网络整合
四、未来:大数据助力品牌营销个性化发展
五、案例分析——电视栏目品牌认知整合
04 大数据与市场预测
一、历时性数据分析与市场需求预测
二、数据库建设与潜在关系挖掘
三、基于数据的网络广告投放策略
四、基于眼动实验的广告视觉注意模型
五、基于数据的移动互联原生广告
05 大数据营销的操作流程图
一、关联
二、开放
第四章大数据时代的社会舆情分析与把握
01 大数据对社会舆情研究的影响
一、大数据成为人类社会运行的“仪表盘”更有利于舆情研究
二、大数据成为社会舆情研究的“利器”
三、大数据是社会关系的“沉淀池”,改变了传统舆情只见“内容”不见“关系”的境况
四、大数据的预测性可以解决目前舆情研究的尴尬
02 大数据视域下社会舆情研究的若干转向
一、研究视角的转向:从单向度的内容研究转向“内容+关系”的多维度研究
二、研究方法的转向:由舆情信息采集转向数据加工、可视化等
三、数据库支持的转向:由简单的、有限的数据库转向非结构化的大数据库
四、舆情研究主体的转向:由小作坊式的单打独斗、面面俱到的舆情监控转向分工明确、高度聚合集约的舆情分析
五、舆情研究重点的转向:由舆情监测转向舆情预警乃至预测,从单向度的危机应对、品牌营销转向各领域的综合信息服务
03 大数据时代社会舆情研究领域的趋势
一、舆情产品从舆情软件开发到云平台搭建
二、大数据成为舆情研究关键技术的支撑和核心概念
三、舆情研究从信息传播到情绪传导机制研究
四、舆情研究从信息流研究转向社会关系网研究
五、舆情研究上升到新媒体与社会运动的研究层面
六、舆情预警成为大数据时代舆情研究的主要命题
04 大数据视域下舆情研究的若干做点
一、大数据收集:尽量扩大信息源
二、大数据存储:注意集约化
三、大数据处理:注意提纯和结构化
四、大数据结果呈现:低门槛和可视化
05 大数据社会舆情研究案例探索示例
一、案例1:中国人在微博上都在说什么
二、案例2:社会热点事件在微博中的传播机制
三、案例3:不同网络世代的社会关注焦点
四、案例4:社会各类运行指标分析
第五章大数据传播:未来的发展与预测
01 观念转型:技术的高度决定思维的高度
02 范式转型:从数据范式到大数据范式
03 对象转型:复杂性社会及其现象的洞察
04 技术转型:可视化及可视化技术
05 大数据素养教育:警惕大数据的误区及陷阱
附:大数据分析资源和可视化工具
参考文献
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是201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喻国明。
得书感谢您对《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