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诵读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升级版)

论语诵读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升级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诵读中华经典,是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记忆的黄金阶段,这个时期诵读一定量的中华经典,不仅有助于锻炼、提高记忆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识,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为了满足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诵读中华经典的学习需求,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原“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进行了修订升级,推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系列在原“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的基础上精选品种、修订讹误、优化版式并分章节配备音频二维码,旨在让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通过更便捷的方式,享受更优质的内容、体验更纯粹的诵读。本系列图书有下述基本特点:

一、内容系统全面,版本权威。

本系列图书选取蒙学经典、儒家经典、诸子百家、诗文经典等内容。有些经典内容过多,则选择那些流传较广、思想深刻且满足学生学习之需的篇章编成选本。

《论语诵读本(升级版)》以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17 年)为版本依据。

二、导读言简意赅,诵读专业科学。

每本图书的正文前都有“内容导读”和“诵读指导”。“内容导读”包括对经典的成书过程、作者和作品思想等方面的综述,“诵读指导”则请播音专业的专家从朗诵角度对每本书诵读时的语气、重点和感情变化等进行指导。

三、大字拼音,注释实用。

正文原文采用19磅楷体大字,符合学生阅读习惯,保护学生视力;为了保证注音和注释的规范、准确、实用,我们确定了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1.依据版本,确定文字;依据文字字义,确定读音。

2.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文字读音进行标注,《现代汉语词典》中未收的,参照《辞源》(第3版)、《辞海》(第6版)等进行标注。

3.在语流中发生变调的,一律予以变调。

4.对于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等,在文字下方统一添加“▲”予以标注,并加以注释。同一页中重出的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等,只作标注,不再出注。

5.格律诗中字词的现代读音与诗歌本身的平仄、押韵不一致的,一律标注现代读音,不作临时改读。

6.对于难字、难词、难句的注释,力求精练、准确、易懂。

四、有声经典,轻松获取。

全套图书配有由专业播音员、配音演员诵读的全本诵读示范音频资料,并以二维码的形式分章节附录,方便随时使用。

关于本系列图书的使用,我们的建议和体会是:小切入,长坚持,先熟诵,后理解,家校共读出成效。

本系列图书,从经典著作版本的选择到文本注音、注释的审定,都力求做到精准,但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20年7月

内容简介

为更好地挖掘与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彰显并传承其精神及魅力,中华书局推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系列。该系列在“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的基础上加以修订升级。

《论语诵读本》(升级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系列之一,我们依据权威版本收录《论语》全文,并附有拼音,对难字、难词、难句做了精炼、准确、易懂的注释,同时,配备全文诵读音频(以二维码的形式分章节附录),旨在让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通过更便捷的方式,享受更优质的内容、体验更纯粹的诵读。

作者简介

中华书局经典教育研究中心

中华书局成立的专职、专业、专注的经典教育研究机构,以经典教育出版为工作重点,秉持“弘扬传统文化,服务教学实践”的理念,让中华经典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深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的结合模式。

中心策划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教材已成为广东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的地方教材,并为云南省、湖南省、江苏省、四川省、上海市、北京市等二十余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学校采用,另策划学生、教师读本一百余种,举办数十场全国性的经典教育论坛,获得了教育界的认可。

章节目录

内容导读

诵读指导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 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论语诵读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升级版)是202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

得书感谢您对《论语诵读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升级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近代以来《论语》注疏辨正 电子书
本书致力于深入考察、系统辨正近代以来的《论语》注疏,探究具有代表性注家对“依篇疏解”“就章迻译”两大新体例的研究实践,斟酌他们对《论语》注疏史遗留下来的疑难章句之精义的辩诘,以及对若干学界已有定见章句之新义的诠解,省察其对隐贯于全书的孔子之“道”的阐释,并力求勾勒出一百多年来《论语》注疏的嬗变过程。最后,本书试图就新时期《论语》注疏的现代之路略陈管见。
清代地域学派《论语》诠释研究 电子书
本书放眼清代学术版图,在经学与地域学派的互动关联中,从细读《论语》诠释文本出发,注重地域学派形成发展及相互影响变异的比较观照,深入辨析不同地域学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深度审视清代《论语》诠释的种种形态和复杂问题,清晰勾勒清代吴派、皖派、扬州学派、常州学派、浙东学派、岭南学派、湖湘学派《论语》诠释的鲜明个性和治经风格。本书呈现有别于传统研究的新观点、新形态,对拓展经学研究领域有所裨益,为传统经学的现代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了凡四训 电子书
本书以民国印光大师鉴定本为底本进行解读,纠正了当前流行版本的一些错误。每章内容包括原文、注释、译文、解读、例证、名言哲语六个部分。注释力求详尽,译文力求通俗而又忠于原著。解读力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把深刻的含义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多地方纳名家讲义精华于其中,使解读的内容不再是一家之言。大量例证,使精深的含义变得浅显。名言哲语,画龙点睛,总结全章。
读故事学论语(进阶篇) 电子书
本书分为修具篇,察人篇。其主要内容包括:君子不重则不威;子禽问于子贡;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患无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