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地方党委书记领导能力执政水平受考验,需要发现权力运行规律并提出科学制约机制。

内容简介

本书入选社科院博士文库。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地方党委书记在党委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承担着执掌中枢、统揽全局工作。面临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舆情的变化,由于各地历史地理环境不同、风土人情文化各有差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人民群众理念各有不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犬牙交错、相互交织、日益渗透,呈现出较大的特殊性,导致地方治理难度越来越大,更加考验着地方党委书记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这是从地方治理特殊性方面,对地方党委书记执政方式得出的具体结论。尽管地方党委书记在权力运行方式上因人而异、可能会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但绝大多数地方党委书记的权力运行仍遵循着一定的运行逻辑,奉行一定的行为准则,内在地蕴含着一定的权力运行规律。而发现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规律并提出科学的制约机制,就是本专题研究的主旨所在。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编辑委员会

总序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聚焦与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与相关评论

三 研究设计与主要框架

四 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第二章 中外权力制约思想比较

一 权力制约的理论内涵

二 中国传统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三 西方历代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四 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五 中外权力制约理论体系

第三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

一 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建制的演变

二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的经验做法

三 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要素

四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模量定律”

第四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

一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衡量

二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要件

三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特征

四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运行轨迹

五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成因追问

第五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

一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自我律动法”的实施途径

二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的他律途径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冯志峰。

得书感谢您对《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地方政府对网络公共舆论的应对管理与回应机制建设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主要对我国地方政府对网络公共舆论应对管理与回应机制进行研究。全书十一章,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网络社会中网络公共舆论产生的基本原理及其传播规律;第二部分是网络公共舆论政府应对处置与实践;第三部分研究网络公共舆论政府回应能力与机制建设。本书是研究网络舆情应对与管理的成熟著作,对于完善中国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建设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作用,对于提升广大政府官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内地办学的运行机制与社会效果:内地西藏班、新疆班专题研究 电子书
中央政府在1984年和2000年先后开设“内地西藏班”和“内地新疆高中班”,利用内地优质教育资源培养藏族和维吾尔族青年人才。这是中央政府为西部地区培养社会发展建设人才的国家级人才工程和战略性举措。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内地班”多年办学的实践经验和客观效果进行总结?中央政府为“内地办学”设定的政策目标是否能成为现实?本文集汇集了对西藏和新疆“内地办学”专题调研的报告和研究论文,为我们认识和分析“内地
中国职业篮球竞赛市场的运行机制 电子书
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社会调查、历史研究、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职业篮球竞赛市场的界定、特征及功能、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市场的参与主体、市场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委托代理机制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以揭示出市场运行的内在机理和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育与完善我国职业篮球竞赛市场的应对策略与建议,为规范我国职业篮球竞赛市场秩序和市场主体行为的宏观决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研究结论如下
法律运行与法律认识:晚清上控研究 电子书
本书运用史料互参、比勘和田野调查、访谈回溯等研究方法,对晚清上控制度的审判实态和观念实态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功能、审判模式、社会认知几方面展开,分析、解明晚清公众关于上控制度的认识、评价状态的形成背景及其后世影响。
地方环境立法研究 电子书
本书将对环境地方立法进行系统性梳理,针对地方环境立法的现实问题,专章从环境地方立法的逻辑体系与流程、立法权限的识别与廓清、行政处罚权的设定与标准、地方立法成本-效益分析、立法语言的规范性、立法的确定性与融贯性技术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几个方面予以讨论。同时本书将结合作者在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会法工委锻炼期间实践考察的数部环境地方立法实例,展开具象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