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研究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目前种植的大部分马铃薯品种缺乏水平抗性。因此,很多栽培农家在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中主要依靠化学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菌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能力、对剂的适应能力和克服抗病寄主植物的耐受特征。目前很多国家在疫霉属的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领域开展研究,尤其通过疫霉属的基因组序列进行发病机制、抗药性和遗传变异机制的研究。但目前为止在国内晚疫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剂抗性、交配型变化和生理小种的研究方’面,缺乏对遗传变异的研究。因此,研究晚疫病的遗传变异机制是建立晚疫病综合防治策略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选用抗性品种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经济、方便的途径,但20世纪80年代后在世界各地陆续出现了许多甲霜灵抗性菌株和毒力更强的复合生理小种菌株。在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抗性上几种主要基因已在马铃薯品种中鉴定过。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变异中重要的问题是对寄主的致病性和毒性。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群体中毒性变异被认为是在马铃薯栽培品种的抗性上缺失而产生生理小种特异性基因的出现。由于复合生理小种的出现,过去垂直抗性的马铃薯品种逐渐丧失对晚疫病菌的抗病性,这直接导致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再次大发生。为了培育抗病品种,必须查明病原菌的生理小种组成,毒性变异和遗传变异规律。因此,研究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毒性变异对于检测小种组成的时空变化、布局抗病品种和晚疫病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由无性繁殖产生的游动孢子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几分钟内可以侵入植物体,并完成无性生活史,从而大量形成第二次侵染源。真菌无性繁殖的后代较稳定地保持原有性状。但在许多仅有无性繁殖而没有有性生殖的真菌中,还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这说明经过无性繁殖也可以发生变异。因此利用单游动孢子菌系分析晚疫病菌的生理小种分化和遗传多态性对群体遗传变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马铃薯晚疫病的侵染源是游动孢子,因此,研究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游动孢子特异性表达基因对晚疫病的发病机制和流行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科学意义。

章节目录

第一章 马铃薯晚疫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第一节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研究现状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一、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历史

二、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

三、马铃薯晚疫病病原——Phytophthorainfestans

四、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第二节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流行研究进展

第三节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一、同工酶标记

二、DNA分子标记

三、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第四节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毒性变异与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

一、无性繁殖后代中毒性变异和遗传变异的研究

二、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有性生殖后代中毒性变异和遗传变异

三、马铃薯晚疫病菌游动孢子表达基因的筛选

第五节 马铃薯晚疫病菌长期保存的研究进展

第六节 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

一、抗病育种

二、化学防治

三、生物防治

四、农业防治

五、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第一节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分化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二节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抗药性分析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三节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理小种分化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三章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第一节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同工酶基因型分析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二节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线粒体DNA单倍型和RAPD的分析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四章 在马铃薯晚疫病菌中A1表达基因的克隆与SCAR标记的开发

第五章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长期保存与致病性的相关性研究

第六章 无性繁殖后代中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毒性变异

参考文献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研究是2010年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张铉哲。

得书感谢您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奶牛隐形乳房炎诊断LMT的研究与应用 电子书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防控的研究意义、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的技术质量标准、LMT技术在奶牛生理和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LMT技术在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控措施研究中的应用等。
淤地坝试验研究 电子书
本书系统阐述了淤地坝试验研究的发展概况,全面总结了淤地坝基础研究、规划与设计、施工技术、新技术与新材料、运行管理与坝地利用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及取得的主要成果等。
福建笋用竹研究 电子书
本书通过对福建省笋用竹的出笋期、笋味、营养成分、应用情况及推广前景等进行系统调查研究,提出笋用竹周年供笋模式。全书内容丰富,图片资料翔实,重点突出,集学术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可读性强。本书的出版,不仅对福建地区竹笋产业的研究和应用起促进作用,对其他地区的竹业发展也具有很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西藏牧草繁育研究进展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近年来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针对主要栽培牧草种子生产技术和牧草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汇集了有关苜蓿、箭筈豌豆、垂穗披碱草、鸭茅等牧草的种子生产关键技术等内容。
团体特征与灌溉自组织治理研究:基于三个灌溉系统的制度分析 电子书
本书所研究问题属于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理论的探讨,回应了团体特征与公共池塘资源自组织治理关系的理论争论。本书采用多案例比较研究的方法,运用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对福建省上杭县的三个灌溉系统进行了翔实的分析,归纳出灌溉共同体、关联性灌溉团体和分裂化灌溉团体三种团体类型,并提出“道德问责”的核心概念来解释自组织治理的行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