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展现出了一幅宏伟的研究景象,将有助于推动海洋文明研究的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创办,旨在配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关注蓝色海洋文明,推动海洋史学术研究,刊载海洋史各相关领域学术论文的专业学术辑刊。
第一辑包括论文18篇,如《南宋海防体系及其职能》《对唐代岭南地区货用金银问题的再考察》《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及重要贡献》《东方明珠:海洋中国与近代上海城市发展》《南宋料角考:兼论南宋淮南东路及两浙东西路的海防体系》《长江三角洲滨海地区的聚落扩展与环境变迁》《隋唐经济重心南移与江南造船业的发展分布:以海上军事活动刺激为中心的考察》《组织、技术与产量:浙江海洋渔业集体化初探(1949—1959)》《明清时期广东东路沿海巡检司的海防功能》《台州大陈:从唐代闽商基地到现代台湾北门》《近代上海城市天后信仰变迁研究》《江苏太仓刘家港天妃宫创建时间与迁建原因考》《近代中国灯塔空间体系初探》等。
作者简介
作者苏智良,1956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嵊州。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点带头人,上海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现代人物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初中历史教科书主编等。著有《上海城区史》《上海:城市变迁、文明演进与现代性》《中国简史》(主编)、《去大后方——抗战内迁纪实》《慰安妇研究》《中国毒品史》等30余种。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等,曾获得上海市哲社优秀论文一等奖、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一等奖、上海市精品课程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高校首届名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发刊词
南宋的海防体系及其职能
一、北宋海防的设置及特点
二、南宋江海防体系的构建
三、南宋海防的职能
四、结论
如清请封与自发改号:越南阮朝嘉明时期(1802—1840)国号问题析论
一、阮朝初立与定国号“南越”
二、阮福映弃“安南”而请“南越”探析
三、以“大越南”名国与阮福映复国号为“大越”之事辨析
四、明命更名“大南”及其寓意
五、结语
对唐代岭南地区货用金银问题的再考察
一、唐代金银货币地位的丧失
二、对唐代岭南地区货用金银史料的再认识
三、对岭南地区海外贸易通货性质的再考察
结语
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及重要贡献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及范畴
二、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三、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
四、结语
东方明珠:海洋中国与近代上海城市发展
一、海洋中国的崛起: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
二、新兴工商阶层的兴起
结语
南宋料角考
一、险要的地理位置与莫测的水情
二、海防体系的前哨
三、料角地位的变迁
结论
长江三角洲滨海地区的聚落扩展与环境变迁
一、历史地理学视域下滨海环境的认知
二、海塘庇护与乡村聚落的扩展
三、市镇聚落兴起的滨海环境
四、结语
早期西方地图中的钓鱼岛研究
一、葡萄牙早期地图中的钓鱼岛
二、荷兰早期地图中的钓鱼岛
三、十七至十九世纪英国地图中的钓鱼岛
四、余论
隋唐经济重心南移与江南造船业的发展分布
一、隋唐东征前中国造船业的地域特征
二、隋朝东征与江南造船业之复苏
三、唐丽战争造船用船数据统计估算
四、唐丽战争动员与江南造船业中心地位的复兴
五、唐新战争与江南造船业
六、隋唐东征中江南造船的形制问题
七、结论
组织、技术与产量:浙江海洋渔业集体化初探(1949—1959)
一、从渔改到合作化
二、技术进步:以渔船机帆化为例
三、一切为了产量
结语
明清时期逛东东路沿海巡检司的海防功能
一、问题的提出
二、明情潮州府沿海巡检司建置变化
三、明情惠州府沿海巡检司建置变化
四、海防形势与巡检司功能变化
台州大陈岛:从唐代闽商基地到现代台湾北门
一、唐代闽商据点大陈岛
二、明代海战中的大陈
三、“大陈大撤退”
四、大陈岛的历史地位
近代上海城市天后信仰变迁研究
一、近代上海城市天后信仰的时空传播
二、天后信仰:地域神和行业神混杂
三、河南北路天后宫的政治意象
四、余论
明代江南水系的变迁、刘家港的兴衰及郑和下西洋
一、夏原吉治理江南水系及其对刘河和刘家港的影响
二、刘家港的兴盛与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三、郑和下西洋的终结与刘家港的衰落
四、结语
近代中国灯塔空间体系初探
一、引言
二、非海关管理的灯塔具有重要意义
三、近代中国灯塔的分布
四、小结
南海北望:争端语境中如何看待极地和海洋的意义
一、“海上三角洲”与“南岛族群”
二、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与希腊的金羊毛远征
三、南海现实政治叙事的困境
四、日本的殖民式航海探险
五、中国需要的海洋权力观念转型:海洋和人作为一种开放型政体
海洋史研究的佳作
“碧海明珠
海洋文明研究(第一辑)是2016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作者苏智良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海洋文明研究(第一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