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全球史视野下推进海洋史与科技史研究
内容简介
《全球史视野下的海洋文明与科技文明》由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创办,致力于在中国学界推进全球史观下的海洋史与科技史研究。全球史因研究主题的多样性,“跨学科”成为其显著特点。作为历史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典范——海洋史与科技史的全球史转向愈发明晰。全球史影响下的海洋史视海洋为互动区,研究视角由“陆地本位”转为“海洋本位”,通过探讨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完善世界史认知体系;全球史观下的科技史研究将科技置于全球互动网络之中,探寻科技的跨界传播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同时亦关注跨界互动对科技本身发展的反哺意义。本刊提倡能够反映上述研究趋向的海洋史和科技史研究,旨在推动中国的全球史、海洋史和科技史发展。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导言
全球史的概念与理论
新世界史
一 民族国家史与世界史
二 全球史的理论化
三 跨文化贸易
四 物种传播与交流
五 文化碰撞与交流
六 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
七 移民和离散社群
八 几点说明
历史上各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
一 西方人地理视野中的世界概念
二 西方人历史视野中的世界概念
三 前现代时期欧亚历史复合体中各地区的一致性
四 欧亚非复合体中超国家社会的地位
五 作为跨区域变迁之背景的欧亚非复合体
六 欧亚非地区简史
七 作为欧亚非边界的西欧
全球史及其多元潜力
一 构思全球史的当地研究方法
二 比较西方内部的全球史研究
三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一个中国农民、两个非洲男孩和一个将军:全球微观史的研究取向
地中海史
海洋史研究的全球史转向
一
二
三
作为全球史的地中海史
北部湾:小地中海?
一 海洋视角、交流和海陆二分法
二 地中海、印度洋和其他海域的异同
三 海洋共相(maritime universals):突破地中海模式
四 从独立的空间到连贯的海域:海上丝绸之路
五 界定人为空间
六 定义时间和长时段
七 北部湾:再议空间
八 北部湾:风和洋流
九 北部湾及其海岸“带”
十 长途贸易:历史变迁及其启示
十一 微观视角的重要议题:北部湾内部的自然条件
十二 外部条件的改变及其对北部湾的影响
十三 移民和文化的同质性
结语
东亚科技史
1390—1497年间中国的火器技术与越南
一 1390—1427年火器技术从明朝向越南传播
二 越南对中国火器技术的贡献
三 后黎朝初年(1428—1497)火器的增多
四 15世纪30—80年代越南的南进与西征
五 1497年后中国火器对越南的影响
致谢
东南亚的中式火器:以考古资料为中心
一 越南的中式火器
二 东南亚其他地区的中式火器
三 结论
致谢
江户时代的普林尼
一 天明期的普林尼
二 幕末的普林尼
全球史视野下的海洋文明与科技文明.第一辑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玖玖。
得书感谢您对《全球史视野下的海洋文明与科技文明.第一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