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野火集

珞珈野火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著名教育家、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先生的一部随笔集。

内容简介

自从担任武汉大学校长的那一天起,刘道玉一生都在为教育改革呐喊,像啼血的杜鹃,为了教育,昼夜哀鸣。书中无论是直接针对教育的反思,还是与众多授业或未授业的学生的深厚情谊;无论是怀念与众多知交的往事,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为师、生、友写的序或跋,都无不透露出作者对教育的深切关注、担忧、实践和奋争。在百年武大的历史上,刘道玉成就了一段传奇岁月。

作者简介

作者刘道玉,男,1933年11月24日出生,湖北省枣阳市人。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武汉大学校长等要职。在任武汉大学校长期问,思想解放,锐意改革,大胆创新,营造了独立、民丰、自由的校园文化。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插班生制、自由转专业制、导师制、学术假制和贷学金制,其教学改革的经验为全国各高校所效仿。

在教育学研究方面,先后出版多部著作,以《创造教育书系》为代表,此外还发表了教育论文和评论共300余篇,其中多本著作和文章获得奖励。在化学研究方面,研究有机氟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先后与人合作出版3本学术参考书,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80多篇论文,其中多篇获奖。

1985年获法国政府授予密特朗总统最高勋章;1987年获日本东洋哲学学术奖章;1992年获英国剑桥名人中心授予20世纪银质功勋章。2008年被全国媒体评选为30名教育风云人物之一,被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等单位评选为30名社会风云人物之一。2011年被网易网站评选为首届10名中国贡献者之一,被称赞是“有担当的教育家”。2012年被《南方周末》评选为“中国梦践行致敬杯”获得者。2013年被《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评选为杰出的大学校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冷眼看教育

我的创造教育观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评估

校长实名推荐制不是改革举措

校长应当是理想主义者

怎样根治大学的学术腐败?

一次小型的教育沙龙

千万不能死读书

教师的伟大职责

我听成功素质教育汇报

一桩鲜为人知的逸事

教育的智慧

孝心也是创造的原动力

一门被忽视的重要学科

与李绍昆教授的会面

在江汉大学董事会成立会议上的讲话

办几所象牙塔式大学又有何妨

一流大学:“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

不应让苏联式的实用主义仍主导中国大学

一次民间的国际教育交流

可贵的探索精神——夏晓霞与她的幼儿教育

赵恢真——教学改革的探索者

这样的教授现在不多了

创造在这里已蔚然成风

我与杨福家校长的对谈

大学生怎样成为创造性的人才——对江汉大学大学生的演讲

读书到苦方觉甜

智慧是逼出来的——新年寄语南方科技大学

诚信是学术的生命线

教育必须要有博爱精神

自由是教育的核心理念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得更远

再谈模仿思维的危害性

什么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英语退出高考是“短视症”

怎样才能破解“钱学森之问”——写在“钱学森之问”提出10周年

什么是“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的困惑

完整版的破解之道

中国必须创新教育价值观

必须解放中国的“少年派”

从“哲学已死”看当下高教改革

走出选择专业的烦恼——为高考学生填写志愿解惑

大学如何成为创新的发动机

大学校长应该有怎样的担当

桃李满天下

与数学系学生的聚会

一个创造性的摄影艺术家

二十年后再聚首

关爱学生是教师的本分

一盆蝴蝶兰

有缘千里来相会

不能做“飞人”,要当“蛙人”

与大学生在校园里散步

一个有个性的学生

医院注射室里的谈话

我与美国人保尔的故事

探望服刑的学生张二江

对黄进校长的临别赠言

往事历历在目

重阳节的礼物

我为什么鼎力推荐周锴博士

她们如愿以偿了

冒雨参加读书会的座谈

大学生应当有梦想

她是当代大学生的骄傲

中国当代学分制的第一个受益者

做一个诲人不倦的人

可贵的“反骨精神”

为师的最大幸福——在易中天教授文集首发式上的讲话

千里迢迢来从师

他想成为教育企业家

为了教育孩子的实验

科技双刃剑

500年难逢的天象奇观

魔术变幻与创造

最伟大的科学实验

创造生命的奇迹

极端天气灾难是怎样造成的

杞人忧天天未坠

一则误报的讣告催生了诺贝尔奖

人类应当怎样应对奇点的迫近

应当从雾霾灾害中吸取教训

臭氧层空洞的形成与危害

转基因作物:福兮,祸兮?

社会广角镜

“打造”一词不宜滥用

文化是人类精神原子弹

走马观澳门

百年沧桑话武汉

中国足球问题的病根在教育

寻找经济社会发展的支点

中国当代的“马太效应”

人生五味斋

怀念一种精神

患难知忠交——忆诤友季啸风司长几件往事

我们都有相见恨晚之感——记我与朱清时校长的谈话

志同道合者的聚会

迥然不同的两个22年

我与眭依凡校长

七十六朵红玫瑰

致杨弘远院士和夫人的一封信

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

书香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我恪守的两个信条

悠悠思念情

沉痛悼念裘法祖院士

祝贺陈庆云院士80华诞

别开生面的白寿宴

回忆高尚荫院士的几件往事

祝贺潘懋元教授90华诞

吊唁民主斗士谢韬先生

在盛蓉生教授安魂和追思会上的讲话

沉痛悼念马克昌教授

他的解脱是最好的选择

祝贺与缅怀——在黄耀曾院士百年华诞纪念会上的发言

中国当代的亚里士多德——悼念于光远先生逝世

渡尽劫波学问在——纪念姚梅镇教授百年诞辰

勤奋严谨治学的楷模——热烈祝贺钱长涛先生八十诞辰

缅怀老朋友姚禄安教授

序跋与书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效的学习方法(代序)

世事洞明皆学问(代序)

一本独创实用的教育工具书——《英汉教育大辞典》读后感言

不畏浮云遮望眼(代序)

多重视角的莎士比亚(代序)

开启想象 呵护童年——评童话小说《穿裙子的云》

希望都来为教改而呼喊——读《儿子的呼喊》后的感言

序言——为《有机建构主义教育》作序

《阳光心态看世界》序言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代序)

诗情画意的人生(代序)

可贵的教育探索精神(代序)

一幅山水农庄的画卷(代序)

游走于学商界的成功之道(代序)

七八十年代“天才少年”现象的启示(代序)

教育管理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代序)

《师恩浩瀚》的序言

《大学通识学科综合化》序言

序言——为文学作品《红肚兜》作序

《曾昭抡日记》序言

创意是作文的生命力(代序)

风骨凛然的杜鹃精神(代序)

《新闻教育改革论》序言

营造自由开放的育人环境(代序)

未来大学将更加开放

创造性教育要有自由空间

坚定地走创新办学之路

管理干部学者化的正确方向(代序)

教育的境界决定教育的高度——评傅东缨力作《教育大境界》

后记

珞珈野火集是2016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刘道玉。

得书感谢您对《珞珈野火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候鸟集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退休后创作的诗集。作者如候鸟一般,南北来回穿梭,期间游历祖国河山,所写诗作多是触景生情而作。作者对海南怀有深厚感情,创作的诗作描绘了海南的风景、历史和风情。这些诗作朗朗上口,回味悠远,值得仔细品味,也对海南的旅游事业发展有所助益。
人间集 电子书
本书分为历史叙事篇、现代文学篇和当代文学篇三部分,收录了《马尔克斯:狂欢与孤独》《“精神法则”的构建、失效与重订》《网络文学:推陈以出新》等文章。
序言集 电子书
本书为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魏礼群先生三十多年来为著作撰写的序言合集,共70余篇。著作内容既有论述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也有论述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既有专著论发展,也有专著论改革;既有探索学术理论的著作,也有建言献策的智库之声。
好风景集 电子书
《好风景集》选收作者近年创作的四百多首诗词,分为赏山水、披襟怀、眷花木、纵年华、惜因缘、悠天下六个部分,抒发了作者对山水美景、名刹古寺的赞美,对家国天下的豪情,对花草树木的眷恋,对光阴流逝的感悟,对亲朋好友的痴情,以及对域外风物的歌吟,立意较高,情感充沛。
九乐集 电子书
《九乐集》是回良玉同志继《七情集》之后的又一本散文随感集。在这本散文随感里,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经历,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生动地描述和诠释了人生之九乐。在人人都行色匆匆的时代,我们需要驻足停留,找回快乐的心境。此《九乐集》共收录九篇文章,每篇九个章节。“一为数之始,九为数之极”,九鼎是重,九霄乃高,以“九”谐“久”,久久为长,旨在祝愿中华民族昌盛久远,人民生活康乐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