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实用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实用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实用版系列”独具五重使用价值:

  1专业出版。中国法制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文本的权出版机构。

  2法律文本规范。法律条文利用了本社法律单行本的资源,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正式版本完全一致,确保条文准确、权。

  3条文解读详致。本书中的【理解与适用】均是从庞杂的相互关联的法律条文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等对条文的权解读中精选、提炼而来;【典型案例指引】来自人民法院公报、各高级人民法院判决书等,点出适用要点,展示解决法律问题的实例。

  4附录实用。书末收录经提炼的法律流程图、诉讼文书、办案常用数据等内容,帮助提高处理法律纠纷的效率。

  5附赠电子版。与本分册主题相关、因篇幅所限而未收录的相关文件、“典型案例指引”所涉及的部分重要案例全文,均制作成电子版文件。扫一扫封底“法律法规全书公众号”即可免费获取。

章节目录

  章总则

  条【立法目的】

  [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

  第二条【诉权】

  第三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第四条【独立行使审判权】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第五条【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六条【合法性审查原则】

  第七条【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

  [合议制度]

  [回避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

  [两审终审制度]

  第八条【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第九条【本民族语言文字原则】

  [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第十条【辩论原则】

  [维护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辩论权]

  第十一条【法律监督原则】

  第二章受案范围

  第十二条【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行政处罚案件]

  [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案件]

  [行政许可案件]

  [对行政机关确认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案件]

  [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案件]

  [对不履行法定职责不服的案件]

  [认为侵犯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案件]

  [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案件]

  [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案件]

  [认为行政机关没有支付抚恤金、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案件]

  [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案件]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案件]

  第十三条【受案范围的排除】

  第三章管辖

  第十四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审行政案件】

  第十五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审行政案件】

  [其他法律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第十六条【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审行政案件】

  第十七条【人民法院管辖的审行政案件】

  第十八条【一般地域管辖和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

  [一般地域管辖]

  [法院跨区域管辖案件]

  第十九条【限制人身自由行政案件的管辖】

  [原告所在地]

  第二十条【不动产行政案件的管辖】

  [不动产行政案件管辖]

  第二十一条【选择管辖】

  第二十二条【移送管辖】

  [移送管辖]

  [移送案件的裁定程序法上的效力]

  第二十三条【指定管辖】

  [指定管辖]

  第二十四条【管辖权转移】

  第四章诉讼参加人

  第二十五条【原告资格】

  第二十六条【被告资格】

  第二十七条【共同诉讼】

  [因同一行政行为引起的共同诉讼]

  [因同类行政行为发生的共同诉讼]

  第二十八条【代表人诉讼】

  第二十九条【诉讼第三人】

  [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

  [判决第三人承担义务或者减损第三人权益的,第三人有权依法提起上诉]

  第三十条【法定代理人】

  第三十一条【委托代理人】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权利】

  [律师的权利]

  第五章证据

  第三十三条【证据种类】

  [书证]

  [物证]

  [视听资料]

  [电子数据]

  [证人证言]

  [当事人的陈述]

  [鉴定意见]

  [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第三十四条【被告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

  [证据失权]

  第三十五条【行政机关收集证据的限制】

  第三十六条【被告延期提供证据和补充证据】

  [延期提供证据]

  [补充证据]

  第三十七条【原告可以提供证据】

  第三十八条【原告举证责任】

  第三十九条【人民法院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第四十条【人民法院调取证据】

  [法院调取证据]

  第四十一条【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

  第四十二条【证据保全】

  [诉讼证据保全]

  第四十三条【证据适用规则】

  [证据出示和质证]

  [证据审查核实]

  [非法证据排除]

  第六章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四条【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

  第四十五条【经行政复议的起诉期限】

  第四十六条【起诉期限】

  第四十七条【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起诉期限】

  [不履行法定职责]

  第四十八条【起诉期限的扣除和延长】

  第四十九条【起诉条件】

  第五十条【起诉方式】

  [起诉状的内容]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情形]

  第五十一条【登记立案】

  第五十二条【人民法院不立案的救济】

  第五十三条【规范性文件的附带审查】

  [对哪些规定可以提出审查请求]

  第七章审理和判决

  节一般规定

  第五十四条【公开审理原则】

  [法定不公开审理的例外情形]

  [依申请不公开审理的例外情形]

  第五十五条【回避】

  [回避]

  [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

  第五十六条【诉讼不停止执行】

  第五十七条【先予执行】

  [先予执行]

  [抚恤金]

  [生活保障金]

  [工伤社会保险金]

  [医疗社会保险金]

  第五十八条【拒不到庭或中途退庭的法律后果】

  [传票传唤]

  [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

  [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

  [按照撤诉处理]

  [缺席判决]

  第五十九条【妨害行政诉讼强制措施】

  [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

  [构成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应具备的条件]

  第六十条【调解】

  [适用调解的行政案件类型]

  [适用调解的原则]

  [适用调解的程序]

  第六十一条【民事争议和行政争议交叉】

  [在行政诉讼中一并审理民事争议,应当具备的条件]

  第六十二条【撤诉】

  第六十三条【审理依据】

  第六十四条【规范性文件审查和处理】

  第六十五条【裁判文书公开】

  [人民法院公开生效裁判文书供公众查阅的意义]

  第六十六条【有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被告的处理】

  第二节审普通程序

  第六十七条【发送起诉状和提出答辩状】

  第六十八条【审判组织形式】

  第六十九条【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

  第七十条【撤销判决和重作判决】

  第七十一条【重作判决对被告的限制】

  第七十二条【履行判决】

  [履行职责判决的适用情形]

  第七十三条【给付判决】

  第七十四条【确认违法判决】

  第七十五条【确认无效判决】

  第七十六条【确认违法和无效判决的补充规定】

  第七十七条【变更判决】

  第七十八条【行政协议履行及补偿判决】

  第七十九条【复议决定和原行政行为一并裁判】

  第八十条【公开宣判】

  第八十一条【审审限】

  第三节简易程序

  第八十二条【简易程序适用情形】

  [简易程序的适用主体]

  [适用简易程序案件的标准]

  第八十三条【简易程序的审判组织形式和审限】

  第八十四条【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转换】

  [不宜适用简易程序需要转为普通程序的情形]

  第四节第二审程序

  第八十五条【上诉】

  第八十六条【二审审理方式】

  第八十七条【二审审查范围】

  第八十八条【二审审限】

  第八十九条【二审裁判】

  第五节审判监督程序

  第九十条【当事人申请再审】

  第九十一条【再审事由】

  [新证据]

  第九十二条【人民法院依职权再审】

  第九十三条【抗诉和检察建议】

  [检察建议]

  第八章执行

  第九十四条【生效裁判和调解书的执行】

  第九十五条【申请强制执行和执行管辖】

  第九十六条【对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执行措施】

  第九十七条【非诉执行】

  第九章涉外行政诉讼

  第九十八条【涉外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原则】

  [涉外行政诉讼]

  第九十九条【同等与对等原则】

  [同等原则]

  [对等原则]

  百条【中国律师代理】

  [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及其代表从事的活动]

  第十章附则

  百零一条【适用民事诉讼法规定】

  百零二条【诉讼费用】

  [诉讼费用的负担方式]

  [诉讼费用的交纳]

  百零三条【施行日期】

  实用核心法规

  综合

  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

  (2018年2月6日)

  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行政审判办案指南(一)》的通知

  (2014年2月24日)

  立案和管辖

  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5年4月15日)

  人民法院关于行政申请再审案件立案程序的规定

  (2017年10月13日)

  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行政机关撤销或者变更已经作出的协助执行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请示问题的答复

  (2014年10月31日)

  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机关不履行人民法院协助执行义务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答复

  (2013年7月29日)

  人民法院关于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出具的《电梯验收检验报告》是否属于可诉行政行为问题的答复

  (2012年6月5日)

  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8年1月14日)

  证据

  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2年7月24日)

  诉讼程序

  人民法院关于开展行政诉讼简易程序试点工作的通知

  (2010年11月17日)

  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8年1月14日)

  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应诉若干问题的通知

  (2016年7月28日)

  法律适用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

  规定

  (2014年6月18日)

  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2年3月26日)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1年8月7日)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1年7月29日)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登记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0年11月5日)

  诉讼监督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

  (2016年4月15日)

  行政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节录)

  (2012年10月26日)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6年9月7日)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2011年6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2017年9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2003年8月27日)

  实用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正条文前后对照表

  行政诉讼文书样式

  电子版增补法规(请扫封底“法律法规全书公众号”二维码获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2017年9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

  (2007年5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节录)

  (2017年6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实用版)是2018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国法制出版社。

得书感谢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实用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国际商法(双语版) 电子书
本书涵盖四部分内容:国际商务法律环境、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为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本书未采用一般双语教材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写作,而是每章的导言和小结用中文写作,正文及课后练习用英文写作,对于正文中重要的法律概念、规则和制度则采用脚注的方式,以中文给出较为精炼的介绍。
纳税实务(微课版) 电子书
本书基于税务管理岗位的工作过程,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以“任务中心模式”为主,从而突显学生的能力本位特点。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纳税工作概述、增值税实务、消费税实务、关税实务、企业所得税实务、个人所得税实务、财产行为税实务等几大项目,每个项目后均有实训操作和配套练习,既方便学生学习,也方便教师教学。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学习,还可作为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培
法医学(第2版) 电子书
国内权威的法医学教材。
金融法(第2版) 电子书
内容高度融合多种金融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可作为考取银行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等资格证书的参考教材。正文内穿插案例及其解析、实案广角(文字或视频)、思考与讨论、法规展台、视野拓展等栏目,方便教学互动。提供课件、教案、大纲、视频案例、参考答案、补充练习题、模拟试卷等配套教学资料,索取方式参见本书正文最后一页或左下角二维码页面内的配套资料索取示意图。
审计学(第2版) 电子书
本书的内容包括四篇:第一篇为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主要介绍审计的基本属性、审计职业规范体系、审计主体、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第二篇为业务循环审计,系统介绍销售和收款循环审计、采购和付款循环审计、生产和存货循环审计、投资和筹资循环审计、人力资源和工薪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等;第三篇为终结审计,系统介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