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区财政发展指数报告(2022)

中国各地区财政发展指数报告(2022)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从财政的收入、支出、平衡、管理与均等化角度出发,全方位描绘各地区地方财政发展的情况。

内容简介

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地方财政的运行呈现出了巨大的地区间差异,各地区在人均财力、财政收入结构、财政支出结构、基本公共服务、地方债务率、社保负担、预算管理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既是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的晴雨表,也对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关键性影响。

为了全面地反映这些差异,本报告拟每年编制中国各地区财政发展指数,在指数的基础上,发布中国各地区财政发展报告,对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编者吕冰洋,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财政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执行所长、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税务学会理事。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经济研究》《政治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大量研究论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编委会

《中国各地区财政发展指数报告》编委会

总序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章 中国各地区财政发展指数编制理论方法

2.1 总编制思路

2.2 各方面指数编制思路

2.2.1 财政收入

2.2.2 财政支出

2.2.3 财政收支平衡

2.2.4 预算管理

2.2.5 公共服务提供水平与均等化

2.3 指标体系

2.3.1 指标选取原则

2.3.2 指标体系构建

2.4 指标计算方法

2.4.1 分项指标的标准化

2.4.2 方面指数计算

2.4.3 总指数计算

2.4.4 数据来源

第三章 中国各地区财政发展指数测算结果

3.1 财政发展指数的总体趋势与地区对比

3.1.1 总趋势

3.1.2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对比

3.2 财政发展分指数的趋势与地区对比

3.2.1 财政收入稳健指数

3.2.2 财政支出优化指数

3.2.3 债务可持续指数

3.2.4 社保基金可持续指数

3.2.5 预算管理规范指数

3.2.6 基本公共服务指数

3.2.7 省内财政均衡性指数

第四章 中国各地区财政发展的成绩与挑战

4.1 主要成绩

4.1.1 财政收入质与量回升,财政收入稳健性提高

4.1.2 从“吃饭”走向“民生”,财政支出结构逐渐优化

4.1.3 短期政策退出,社保收入恢复

4.1.4 预决算偏离度减小,预算公开稳步推进

4.1.5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促进社会发展成果共享

4.2 突出挑战

4.2.1 财政收入结构需改善,地区财力不均等问题依然突出

4.2.2 刚性支出需求扩大,收支矛盾日益凸显

4.2.3 政府负债率持续提高,西部地区债务风险较大

4.2.4 长期兑付压力大,社保需多支柱支撑

第五章 财政收入稳健指数

5.1 财政收入稳健指数的平均趋势

5.1.1 方面指数的平均趋势

5.1.2 分项指标的平均趋势

5.2 财政收入稳健指数的省际比较

5.2.1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对比

5.2.2 分项指标的省际对比

5.2.3 各省份财政收入稳健指数的排名

5.3 财政收入稳健指数小结

第六章 财政支出优化指数

6.1 财政支出优化指数的平均趋势

6.1.1 方面指数的平均趋势

6.1.2 分项指标的平均趋势

6.2 财政支出优化指数的省际比较

6.2.1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对比

6.2.2 分项指标的省际对比

6.2.3 各省份财政支出优化指数的排名

6.3 财政支出优化指数小结

6.3.1 小结

6.3.2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方向

第七章 债务可持续指数

7.1 债务可持续指数的平均趋势

7.1.1 方面指数的平均趋势

7.1.2 分项指标的平均趋势

7.2 债务可持续指数的省际比较

7.2.1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对比

7.2.2 分项指标的省际对比

7.2.3 各省份债务可持续指数的排名

7.3 债务可持续指数小结

7.3.1 小结

7.3.2 完善地方债管理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 社保基金可持续指数

8.1 社保基金可持续指数的平均趋势

8.1.1 方面指数的平均趋势

8.1.2 分项指标的平均趋势

8.2 社保基金可持续指数的省际比较

8.2.1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对比

8.2.2 分项指标的省际对比

8.2.3 各省份社保基金可持续指数的排名

8.3 社保基金可持续指数小结

8.3.1 当前社保基金运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8.3.2 关于提升社保基金可持续性的建议

第九章 预算管理规范指数

9.1 预算管理规范指数的平均趋势

9.1.1 方面指数的平均趋势

9.1.2 分项指标的平均趋势

9.2 预算管理规范指数的省际比较

9.2.1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对比

9.2.2 分项指标的省际对比

9.2.3 各省份预算管理规范指数的排名

9.3 预算管理规范指数小结

第十章 基本公共服务指数

10.1 基本公共服务指数的平均趋势

10.1.1 方面指数的平均趋势

10.1.2 分项指标的平均趋势

10.2 基本公共服务指数的省际比较

10.2.1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对比

10.2.2 分项指标的省际对比

10.2.3 各省份基本公共服务指数的排名

10.3 基本公共服务指数小结

第十一章 省内财政均衡性指数

11.1 省内财政均衡性指数的平均趋势

11.1.1 方面指数的平均趋势

11.1.2 分项指标的平均趋势

11.2 省内财政均衡性指数的省际比较

11.2.1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对比

11.2.2 分项指标的省际比较

11.2.3 各省份省内财政均衡性指数的排名

11.3 省内财政均衡性指数小结

第十二章 城市财政发展指数

12.1 城市财政发展总指数

12.2 城市财政收入稳健指数

12.2.1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比

12.2.2 重点城市对比

12.3 城市财政支出优化指数

12.3.1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比

12.3.2 重点城市对比

12.4 城市债务可持续指数

12.4.1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比

12.4.2 重点城市对比

12.5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指数

12.5.1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比

12.5.2 重点城市对比

12.6 城市财政发展指数小结

附录 统计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

中国各地区财政发展指数报告(2022)是202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马光荣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各地区财政发展指数报告(2022)》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2006~2013年各地区排序与进展 电子书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国城乡关系研究”的研究成果。本书以作者编制的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为基础,从经济发展一体化、社会发展一体化、生活水平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一体化4个方面测度和评价了中国及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2006~2013年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与进展,对各省份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进行排序,反映各省份在全国的相对位置,对各省份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评价。
中原经济区发展指数报告(2016) 电子书
中原经济区发展指数将“三化”协调发展理念融入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体现了区域发展特殊性与经济发展规律性的结合。本书将区域整体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子区域,分别予以研究;在编制指标体系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选择了一个合乎逻辑的参照系,以便纵向比较分析,预测未来的演进方向,提出具有预见性的对策和建议。
中原经济区发展指数报告(2015) 电子书
中原经济区发展指数将“三化”协调发展理念融入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体现了区域发展特殊性与经济发展规律性的结合。本书将区域整体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子区域,分别予以研究;在编制指标体系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选择了一个合乎逻辑的参照系,以便纵向比较分析,预测未来的演进方向,提出具有预见性的对策和建议。
全球核能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 电子书
本书分五篇,内容包括:核能发展战略篇、高质量建设和运营篇、数字化转型发展篇、高质量创新发展篇、专题报告、结语。
中国人民生活发展指数检测报告(2016) 电子书
本书分为总报告、技术报告与综合分析、省域报告三大部分,其中,总报告基于2000~2014年民生指数检测,对全面小康集成中人民生活发展进行了总体评价;技术报告与综合分析报告分别就指标体系阐释以及全国省域居民收入、总消费、物质生活消费和非物生活消费、积蓄五个子系统进行了评价排行;省域报告选取方式为:横向测评中直辖市、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各自范围省、自治区排名首位,共6篇以位次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