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分析中国经济从站起来、富起来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机制。
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从站起来、富起来到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机制。改革开放前,基本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中国经济站起来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经济富起来了。21世纪以来,为应对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发展出现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等深层问题,中国转向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书系》编撰工作领导小组及委员会名单
总序 与时代同发展 与人民齐奋进
壮丽篇章 辉煌成就
繁荣中国学术 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
上篇 中国经济“站起来”(1949—1978)
第一章 近代中国的经济遗产
第一节 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本
第二节 生产力发展水平
第二章 国家经济主权的收回
第一节 帝国主义经济特权
第二节 租界、海关等外国特权的收回
第三节 外贸自主
第四节 禁止外币流通
第三章 经济体系的再造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第三节 农村经济体制的形成
第四节 国有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
第四章 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基本建立
第一节 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科技现代化战略的形成
第五章 科教文卫的进步与民生改善
第一节 科教文卫的进步
第二节 民生的改善
上篇小结
一 经济站起来的政治前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 经济站起来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
三 经济站起来的实力是独立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
四 经济站起来的发展模式是政府主导
中篇 中国经济“富起来”(1978—2012)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第一节 改革开放国策的出台
第二节 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形成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第一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发育
第三节 多元市场主体的培育
第四节 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第八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第一节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第二节 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成效
第四节 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第九章 农村改革与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农村经济组织的调整
第二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第三节 农户的“非农”就业
第四节 农民收入的提高与生活质量的改善
第十章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发展
第二节 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第十一章 科技、教育与人力资本的提升
第一节 科技发展与成就
第二节 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本的提升
第十二章 对外开放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第一节 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历程
第二节 对外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
第十三章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进一步发展的约束
第一节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第二节 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约束
中篇小结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经济“富起来”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经济“富起来”
三 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富起来”
四 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助推经济“富起来”
下篇 从“高速度”迈向“高质量”发展(2012—2019)
第十四章 结构转型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及结构性特征
第二节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
第十五章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推进农村发展
第一节 城乡差别的现状
第二节 “精准扶贫”的相关进展
第三节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推进
第十六章 金融风险治理能力持续增强
第一节 金融风险的根源与表现
第二节 国内主要金融风险点及其应对
第三节 对外主要金融风险点及其应对
第十七章 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背景
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展开
第三节 生态治理的实践与成效
第十八章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创新驱动”的政策演进与发展现状
第二节 国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第三节 人力资本积累
第十九章 全面开放新格局增强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多维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二节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与影响
第三节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
下篇小结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三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
四 以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保障高质量发展
五 以“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
六 以全面开放新格局助推高质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蔡昉。
得书感谢您对《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