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中国哲学:天平上的礼和法(荀韩篇)

少年读中国哲学:天平上的礼和法(荀韩篇)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少年读中国哲学”系列之一,给孩子的中国哲学启蒙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以明白晓畅的文字、简洁精当的阐释,向读者系统地阐发揭示了荀子、韩非子的哲学思想精华,通过对《荀子》《韩非子》这部典籍里的诸多内容进行分析与思考,和今天的青少年介绍荀子、韩非子在政治、军事等思想里的哲学观点。以期引导青少年更加热爱中国古代灿烂文化,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获得启示。

作者简介

作者张嘉骅,1963年生于台湾。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中正大学中文硕士,北京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儿童文学方向)。曾任英文汉声杂志社编辑、民生报编辑、华视漫画美语创意总监暨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研究会理事。在台湾出版作品近二十种。曾获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童书奖、国语日报儿童文学牧笛奖及中华儿童文学奖等十多项奖项。曾于亚洲儿童文学大会、两岸儿童文学学术研讨会及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现为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所研究人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很有现实感的荀韩

第一章 以“性恶说”为根底的荀子思想

关于荀子本人及其著作

人归人,天归天,人要顺应自然规律利自然

与“性善说”针锋相对的“性恶说”

是儒学正途,还是儒学岔路?

本章涉及的《荀子》原文

第二章 一个关乎经世济民的大计划

本性的善或恶:科学与哲学的对话

在“经济学”的视野下谈礼的起源

心能知“道”,“学”很重要

明分使群:个人的本分与群体的协作

本章涉及的《荀子》原文

第三章 荀子的治国三宝:礼、法、乐

离谱的导盲砖道

以礼治为先的隆礼尚法

从“法先王”到“法后王”

音乐的教化功能

本章涉及的《荀子》原文

第四章 为了富国裕民的理想

荀子认同“商人无祖国”这句话吗?

长治久安的关键在于发展经济

全国上下都要富起来,但不可能人人一样富

国家的富强要靠杰出的管理

本章涉及的《荀子》原文

第五章 韩非子以法为核心的法家思想

韩非子的寓言世界

韩非子其人其书

韩非子对人性的看法及其历史观

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

本章涉及的《韩非子》原文

第六章 法、势、术的“三合一”

哈佛大学图书馆的故事

相辅相成的法、势、术

本章涉及的《韩非子》原文

第七章 这门“统治术”也不是没有问题!

云梦睡虎地秦简上的“鬼”

韩非子的“理想国”

当势凌驾于法和术

关于思想的探索,一个说一千次也不嫌多的叮咛

本章涉及的《韩非子》原文

参考书目

少年读中国哲学:天平上的礼和法(荀韩篇)是2021年由青岛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嘉骅。

得书感谢您对《少年读中国哲学:天平上的礼和法(荀韩篇)》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严复的哲学思想:现代形态中国哲学的开端 电子书
本书站在中西古今文化交汇点上,对严复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严复对中西古今文化的理解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作了阐述,由此展开对严复哲学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本体论、政治哲学和历史观、文化观的论述。
现代性的哲学反思与“中国现代性”建构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人类文明视野审视“中国现代性“建构问题。“中国现代性”建构源自对“西方现代性”的理论反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从哲学高度看,“中国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既有共同点,也有本质区别。比较而言,“西方现代性”是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性”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性。正是基于此,“中国现代性”建构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内
改变世界的哲学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年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西儒卫礼贤易论举要 电子书
卫礼贤的易学思想既是对《易经》精神的引申,也是对以歌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文化的继承,同时也融入近代西方,尤其是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他用从无意识、显意识到精神(灵魂)的体悟过程,来解读《易经》神奇指引,揭去了自古以来蒙在《易经》之上神秘的面纱,使得以艰深著称的东方经典首度走进西方大众的心灵,也使得《易经》呈现出与本土不同的风貌。
黑格尔法哲学研究.黑格尔与马克思思想研究丛书 电子书
本书分为抽象法、道德、伦理三篇共十四章,内容包括:黑格尔《法(权利)哲学》——对传统解读水平的反省、对新解读可能性的探索;黑格尔法哲学关于人的规定的双重路径;自然与契约的彼岸——黑格尔《抽象法》中的人格财产权;转让为什么是所有权的最终规定——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对占有和所有的区分;论不法对伦理的作用:主体与伦理实体的和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