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和人:近代中国两个观念的谱系探微

自然和人:近代中国两个观念的谱系探微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近代中国观念家族:自然与人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建构起来的观念家族中有两个核心观念,一个是“自然”,一个是“人”。它们有着自身因素和外来因素的双重背景;塑造它们的既是时代的舞台,又是不同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它们的意义因近代中国的不同时期而变化,也因不同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而各异。认识和掌握它们的谱系和链条需要机遇。本书是一个见证,它的细致入微的探讨引人入胜。目录前言第一篇自然和人第一章近代中国“自然”观念的诞生第二章近代中国“人”的观念建构第二篇自然、超自然和人第三章严复的科学、进化视域与自然化的“天人观”第四章章太炎的近代祛魅与价值理性——从“自然”、“人性”到人的道德“自立”第五章自然、人事和伦理:胡适东西语境下的“自然主义”立场第三篇自然、实在和人第六章冯友兰的价值理性及其建构方式──“天地境界”与“天人之际”第七章人类如何善待“自然”──金岳霖哲学中的“天人之际”和“天人合一”情怀第八章“天人合一”与“心灵境界”──现代哲学家的关怀与庄子的智慧第四篇自然、真实和人第九章实在、客观和价值:张申府的“唯实世界观”探析第九章自然秩序与人间共同体生活理想──张岱年先生的天人会通第五篇自然、文明和人第十一章辜鸿铭儒家视野下的救世论、文明观和信仰第十二章殷海光的终极关怀、文明反思与“人”的理念第六篇自然、生命和心灵第十三章梁漱溟的自然和生命观及精神之道第十四章熊十力的宇宙和生命观及本心论附录一:个人、理智和好的人生:胡适的“科学人生观”“人类关怀”和“圣人人生观”──从一个具体问题看金岳霖的《论道》与《道、自然与人》之间的不同张岱年先生的“天人新学”──自然、人和价值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作者王中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河南大学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兼职教授,孟子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已出版《简帛文明与古代思想世界》《儒家的精神之道和社会角色》《道家学说的观念史研究》《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自然和人:近代中国两个观念的谱系探微》等多部专著。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作者简介

前言

第一篇 自然和人

第一章 近代中国“自然”观念的诞生

引言

一、晚清辞书中nature的释义——从“本性”、“天地”、“天然”到“自然”

二、从“物”、“理”、“质力”到“自然”——晚清格致学、科学与nature的实体化过程

三、“天”、“天然”、“自然”与nature在晚清的融合

四、自然——人文、生命和精神

结语

第二章 近代中国“人”的观念建构

引言

一、 人的起源——进化、竞争、互助

二、 种族意义上的“人”——别种、淑种和通种

三、 “人”的理智化

四、人——快乐、幸福和道德

五、新人和新人格

结语

第二篇 自然、超自然和人

第三章 严复的科学、进化视域与自然化的“天人观”

引言

一、“天”与“两个世界”

二、自然、必然之“天”和“天演”

三、“天演”与人类、人道和社会

结语

第四章 章太炎的近代祛魅与价值理性

引言

一、用自然解构超自然

二、用“心识”解构自然和超自然

三、从人性自然到人的“非自然”

四、价值理性——人的道德自立

结语

第五章 自然、人事和伦理

引言

一、宇宙、实在和自然

二、科学图像中的自然

三、技术图像中的自然

四、从人的自然到伦理

结语

第三篇 自然、实在和人

第六章 冯友兰的价值理性及其建构方式

引言

一、“价值理性”的建构及其终极性意义

二、通过“天人之际”获得超越

三、通过文化普遍性思维方式和哲学理性构建价值理性

结语

第七章 人类如何善待“自然”

引言

一、心路历程中的“天人合一”和“天人合一”关怀

二、“道演”与“实在”的“二分”——从形而上学看人与自然的分化

三、人类文明的幸与不幸——知识、目的及误区

四、从“尽性论”看“人与自然的统一”

五、从人生的视野到“圣人人生观”和“天人合一”

结语

第八章 “天人合一”与“心灵境界”

引言

一、金岳霖的“道一”和“天人合一”

二、冯友兰的“超形脱相”和“天地境界”

三、方东美的“生命情调”和“超脱精神”

结语

第四篇 自然、物质和人

第九章 多维度的“人”

引言

一、 人——现实、实在和进化

二、 人的本性、伦理和宗教

三、 人权——政治上和经济上的

四、人与知识和科学

结语

第十章 实在、客观和价值

引言

一、“实在的世界”——信念、来源和融合

二、多元的方法与“唯实”

三、人生、伦理上的“唯实”

结语

第十一章 自然秩序与人间共同体生活理想

引言

一、围绕“自然与人”而展开的哲学心路和关怀

二、历程、创生和秩序——宇宙观和自然观

三、人类观和人间生活理想建构

结语

第五篇 自然、文明和人

第十二章 辜鸿铭儒家道德理想主义视野下的救世论、文明观和信仰

引言

一、辜鸿铭的道德救世论和文明观

二、道德信仰世界——“良民宗教论”和“孔教观”

结语

第十三章 殷海光的终极关怀、文明反思与“人”的理念

引言

一、精神苦旅、“人类关怀”与“人”的理念

二、现代文明反思和“现代人”批判

三、建设性的“人”的理念

结语

第六篇 自然、生命和心灵

第十四章 生命的创造和灵性化

引言

一、进化和创造——从宇宙生命到人的生命

二、灵性和伦理化——人心的进化和创造

结语

第十五章 “拒外守内”

引言

一、 拒斥“外在性”——批判功利和实用理性

二、 从“外”到“内”——心性和自我的体认

结语

全书结束语

附录一

个人、理智和好的人生

一、个人主义的理路

二、人生的科学化和理性化

三、新的人格形象

四、人生的目的及其实现

五、道德和善的相对化

“人类关怀”和“圣人人生观”

张岱年先生的“天人新学”

一、智慧的激情和一贯之道

二、非本体主义的“本”和线性过程

三、人同自然的双重关系

四 、“合群”的“社群哲学”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自然和人:近代中国两个观念的谱系探微是201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王中江。

得书感谢您对《自然和人:近代中国两个观念的谱系探微》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 电子书
探讨了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创建过程中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论述,及其相关思想的转变与发展,给予国际上指责马克思“忘却了自然”的观点以有力反驳。
在观念与思想之间:论先秦义范畴之生成 电子书
一个”义“字,构成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文化基因?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电子书
  《思想录》品质精装版,内封 外封包装,印金 烫白工艺,工致手感,匠心呈现。“如果从一场大火中救出一本书,法国人会选择帕斯卡的《思想录》”   帕斯卡,法国十七世纪具天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思想大师。他之于法兰西的重要,犹如柏拉图之于希腊。全书集中反映了帕斯卡的哲学思想。作家继承了理性主义的传统,对于人性、人生、社会、哲学和宗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处处闪现思想的火花,更有许多提问和警句发人深省   法国第一部散文杰作   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之一   四百年来全球畅销,被译成几乎所有文字   影响每一代学人的知识巨著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如果你有什么事情想不明白,不如翻开它。在这本书里可以发现,人生一切悖论的答案
深度思考:如何训练思维的深度和缜密度 电子书
当我们把思考的维度加深,就会打开解决问题的另一个境界。当我们的思维的深度和缜密度不断提升,我们完成工作、人际沟通、运营管理的各项能力都会得到质的提升。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所以人类的智慧也必然成为财富和社会的动力。而处于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唯有懂得深度思考、快脑学习的人,才能掌握制胜关键。认识我们自身的脑力,通过逆向思维等训练方法消除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通过自我管理激发出脑力潜能,使我们的思维速度
生态伦理的现实反思与终极关切:乌托邦视角下人与自然伦理关系建构研究 电子书
人类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历史转型过程中,而作为新的道德启蒙,生态伦理建构以生态意识为先导,人与自然伦理关系为核心的道德体系,推动和促进文明的内在转型。然而,这种基于生态考量的伦理思想,却遭遇到现代伦理话语的理论指责和实践难题,陷入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之间如何选择的“两难处境”。走出“两难处境”,探寻生态伦理的整合价值,除了从传统文化和后现代主义中探寻思想资源,还应该直面现代社会,以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