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学者撰写的多卷本日本历史。厘清自远古时期至20世纪末的日本历史发展轨迹,还原日本民众真实而充满细节的生活状态。
内容简介
本书积极引用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凝聚了新中国三代日本史学人的努力,叙述从远古时期至20世纪末的日本历史发展轨迹,揭示日本的特征和民族特性,是迄今为止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多卷本的日本通史,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学者日本史研究的话语方式和话语体系。
与以往的日本史研究不同,本书采用了国内外学术界最新的日本历史时期划分方式,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变化,还原日本民众真实而充满细节的生活状态,揭示日本的特征和民族特性,在内容上较大幅增加社会生活的历史,行文也以叙述为主,生动流畅,更为全面地呈现日本历史的发展演变进程。
第一卷(远古卷)主要依据日本列岛考古资料以及日本古文献,尤其是中国古代文献有关日本的记述,叙述日本远古人类由原始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历史过程,对6世纪前日本文明的演进以及与中国王朝之间的关系做了细致的描述。
第二卷(古代卷)以主要出自《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古文献的翔实史料为基础,探究日本古代历史演变,再现古代日本飞鸟、奈良、平安时代约600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都市生活真实面貌,客观剖析600年历史风云。
第三卷(中世卷)叙述了10—15世纪日本的历史。该时期是日本的幕府时代,作者对幕府制、庄园制以及文学、艺术、医学、神道、佛教等做了细致的描述,详细叙述该时期日本与中国的宋元王朝的交往。
第四卷(近世卷)梳理呈现了16—19世纪日本的文化秩序、社会生活、体制改革等。详细阐述了江户时期幕藩制的结构特点、运作程序、政治作用等;论述了处于近代前夜日本的锁国论与锁国政策,知识状况与学问演进;发掘了日本对外侵略思想的萌芽。
第五卷(近代卷)主要记述了日本19世纪后期从幕府开港到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阐明了日本为应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进行改革维新的过程,也详细说明了日本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给世界和本国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灾难的历史。本卷还包括这一时期日本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方面的发展,分析了该历史时期日本发展的特征、经验教训等。
第六卷(战后卷)基于中日两国历史文化、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存在差异的立场,在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宏观背景下,全面记述战后日本历史,包括日本战后被接管,政治上一步步挣脱束缚,经济上进行重建,并成为经济强国的过程。除传统的政治、经济、安全、外交领域外,还述及社会生活、民众思潮、时尚流行、学术观点、文学艺术等方面,可从中看出战后日本社会文化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作者王新生,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日本历史与政治、东亚政治史。
著有《现代日本政治》《政治体制与经济现代化:“日本模式”再探讨》《当代亚太政治》(合著)等书。所著《日本简史》2005年出版以来,不断增订再版,成为读者了解日本历史的基本读物。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日本通史 第一卷 远古卷
总序
第一章 旧石器时代
第一节 第四纪更新世的自然与人类
第二节 日本列岛的旧石器文化
第二章 绳文时代的日本
第一节 绳文时代的研究史与分期
第二节 绳文人的生产与生活
第三章 考古学中的弥生时代像
第一节 弥生时代的研究史与分期
第二节 生产与生活器具
第三节 社会生活与农业活动
第四章 考古学中的古坟时代像
第一节 古坟时代研究史
第二节 生产与物品流通
第三节 古坟的特征及随葬品
第五章 中文古籍中的倭与倭国
第一节 《山海经》
第二节 《汉书》与《后汉书》
第六章 中日文献记载的古坟时代
第一节 中国史籍
第二节 日本史籍
第七章 3—5世纪的内政与外交
第一节 倭王权的发展
第二节 倭与大陆政权
第三节 倭国与朝鲜半岛
第八章 6世纪的日本列岛
第一节 日本古代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世袭王权的形成
第三节 6世纪倭国的对外关系
第四节 大陆系文化的吸收
附录
后记
日本通史 第二卷 古代卷
第一章 飞鸟时代的政治过程
第一节 推古女王时期的治政
第二节 皇极女王的即位与让位
第三节 齐明女王的权威
第四节 白村江之役的战败
第五节 天武王权的建立
第六节 持统女皇执政
第二章 奈良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第一节 大宝律令的制定
第二节 过渡性女皇的时代
第三节 奈良时代的社会
第四节 民众的社会负担
第三章 平安时代的政治与经济
第一节 平安时代的政治风云
第二节 摄政·关白制的确立
第三节 贵族与政务
第四节 地方统治的变化
第四章 律令制国家的官僚体系及其发展
第一节 律令制国家的官制机构
第二节 官僚体系
第三节 平安时代的官制变化
第五章 都市的生活
第一节 平城京的诸相
第二节 平安京的生活
第三节 平安京的灾害
第四节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交通
第六章 奈良、平安时代的信仰
第一节 奈良时代的神祇祭祀与佛教
第二节 平安时代的祭祀
第三节 平安时代的佛教
第四节 古代日本国家的灾害认识
第七章 奈良、平安时代的对外交流
第一节 与唐王朝的交流
第二节 与新罗的交往
第三节 日本对外关系中的渤海国
第四节 10世纪以后的日本对外交流
第五节 古代国家的征夷
第六节 律令制国家的外交礼仪及其空间
第八章 古代日本文化诸相
第一节 文字与文学
第二节 美术与乐舞
第三节 平安时代的年中行事
第四节 丧葬礼仪与习俗
附录
后记
日本通史 第三卷 中世卷
第一章 武士的兴起与院政政治
第一节 武士的起源
第二节 院政政治
第三节 源平之争
第二章 镰仓幕府与执权体制
第一节 镰仓幕府与承久之乱
第二节 北条氏执政与专权
第三节 蒙元来袭与幕府衰败
第三章 镰仓时代经济与社会
第一节 经济结构
第二节 都市与商品经济
第三节 社会生活
第四章 镰仓时代对外交流、宗教与文化
第一节 对外交流
第二节 宗教
第三节 文化
第五章 建武中兴与室町幕府
第一节 反幕与新政
第二节 室町幕府与南北朝
第三节 守护大名与应仁之乱
第六章 从室町到战国
第一节 室町后期
第二节 战国大名
第三节 相互征战
第七章 室町时代对外交流
第一节 中日交流
第二节 日朝关系
第三节 倭寇、琉球、“南蛮”
第八章 室町时代社会与文化
第一节 社会状况
第二节 文化与宗教
第三节 艺术与趣味
附录
后记
日本通史 第四卷 近世卷
第一章 安土桃山时代
第一节 16世纪后期的世界和日本
第二节 织田信长的统一活动
第三节 丰臣秀吉政权
第二章 幕藩制国家的成立
第一节 德川家康的文治武功
第二节 “锁国”制度的确立
第三节 “文治政治”的确立
第四节 秩序确立期的文化
第三章 近世前期的恢复和发展
第一节 近世前期的农业与农村
第二节 近世前期交通的整备
第三节 城市化的发展
第四节 近世前期的社会与文化
第四章 幕藩体制的动摇和调整
第一节 近世日本的“三大改革”
第二节 近世后期的社会生活
第五章 西方的冲击和社会思想的转型
第一节 西方的冲击和日本的回应
第二节 社会思想的转型
附录
后记
日本通史 第五卷 近代卷
第一章 幕府崩溃
第一节 幕末开港
第二节 幕府统治的崩溃
第三节 幕末日本社会
第二章 欧化导向的维新
第一节 制度建设
第二节 观念更新
第三节 政潮汹涌
第四节 明治初期的日本社会
第三章 方针政策的转换与调整
第一节 教育方针的转换
第二节 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三节 近代天皇制的建立
第四节 新学俱兴与社会思潮
第四章 武力崛起
第一节 初试锋芒
第二节 武力崛起的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
第三节 武力崛起的第二步:日俄战争
第四节 武力崛起与日本社会
第五章 跃居世界大国
第一节 成为世界级政治军事大国
第二节 东亚的经济大国
第三节 社会阶层的成长与互动
第四节 大正时期的社会心态
第六章 躁动与抉择
第一节 取向各异的社会思潮
第二节 护宪运动与政党内阁的建立
第三节 社会团体的竞争与方向选择
第四节 大正时期的社会
第七章 军国癫狂
第一节 政党内阁的倾覆
第二节 蚕食华北与法西斯化的加速
第三节 全面侵华战争与法西斯化的完成
第四节 昭和初期的日本社会
第八章 战败投降
第一节 日美谈判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与南侵
第三节 帝国末日
第四节 战时日本社会
附录
后记
日本通史 第六卷 战后卷
第一章 占领与改革
第一节 占领与占领政策
第二节 非军事化与东京审判
第三节 民主化与修改宪法
第四节 工人运动与社会党政权
第二章 非对称的保革势力
第一节 冷战与占领政策的转化
第二节 朝鲜战争与旧金山媾和
第三节 政界再编与重新军备
第四节 保守与革新势力集结
第三章 民族主义与和平主义
第一节 独自外交的尝试
第二节 反对修改安保条约
第三节 经济恢复增长
第四节 社会、思想、文化
第四章 经济大国的形成
第一节 池田勇人政权
第二节 高速增长与社会变化
第三节 佐藤荣作长期政权
第四节 社会与文化
第五章 战后转换时期
第一节 田中角荣政权
第二节 执政党内争
第三节 稳定增长时代
第四节 社会与文化
第六章 政治大国动向
第一节 日美关系风波
第二节 政治大国化改革
第三节 政治资金丑闻
第四节 泡沫经济
第七章 改革的背景
第一节 55年体制崩溃
第二节 政界分化组合
第三节 社会党政权
第四节 经济与社会
第八章 改革的年代
第一节 刺激经济措施
第二节 结构改革(上)
第三节 结构改革(下)
第四节 社会与意识
第九章 漂流的日本
第一节 无力的自民党政权
第二节 不稳定的民主党政权
第三节 社会结构的变化
第四节 重新执政的自民党与安倍晋三
附录
后记
日本通史(全六册)是2023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海燕。
得书感谢您对《日本通史(全六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