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为己之学:从性恶到养心以诚

荀子的为己之学:从性恶到养心以诚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以“为己之学”理解荀子的思想体系。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集中在厘清“性恶”和“诚”这两个貌似对反的概念在这种“为己之学”中的理论地位。

本书力图论证,对于求学为己的坚持,其实贯穿整个荀子思想。荀子虽然说“人之性恶”,但他却不认为“性”是人的本质。对于荀子来说,“人之性恶”指的就是“情欲”有天生自然的倾向支配人,使人“役于物”。荀子所说的“化性起伪”,其实就是奋起人为的主动性,建构礼义法度,转化情欲,使之不但得养,更能成为伦理价值体系的一部份,此之谓“性伪合而天下治”。

“化性起伪”又同时是一种情理教育,其重点就在于通过“仁义”和“礼义”来“养心”,而“诚”既是“养心”的方法,也是“养心”有成所达致的心灵状态。“仁义”和“礼义”提供了一套价值框架以供我们理解自身的情感欲望、经历感受,并指导我们对这些情感欲望、经历感受做出思虑判断和价值选取。

在这个意义上,“仁义”和“礼义”构成了整全自我的基本结构。“诚”其实就是真诚、无自欺地面对一己的生命和自我,并通过“守仁”和“行义”来建构自我主宰、“重己役物”的整全自我,以及最终成就有意义的美好人生。

作者简介

作者邓小虎,香港中文学院助理教授,牛津中国研究博士毕业。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第一章 现代和为己之学

一、 现代文化的特质

二、 我为什么应该道德?

三、 儒学和己

四、 道德规范和道德主体

五、 荀子的为己之学

第二章 性恶和道德自主

一、 道德自主与性恶

二、 性恶的意涵

三、 善的根源

四、 小 结

第三章 性伪的多重结构

一、 “性”的两重定义

二、 “伪”的两重定义

三、 “性伪合”的三重结构

四、 小 结

第四章 道及礼的养和别

一、 “道”和礼

二、 道及礼的客观恒常

三、 礼的养和别

四、 情文俱尽

五、 性伪合及养别互构

六、 小 结

第五章 人伦和学者为己

一、 基本益品

二、 人伦和情感

三、 为己和人伦

四、 养欲和化性

五、 人伦和价值追求

六、 小 结

第六章 伪者文理隆盛

一、 《荀子》之前的“文”

二、 “文”“质”与“性”“伪”

三、 “文理”和“礼义”

四、 小 结

第七章 诚及君子养心

一、 《不苟》篇的“诚”

二、 君 子

三、 养 心

四、 小 结

第八章 仁义化变和诚

一、 先王和仁义

二、 为仁义法正

三、 化性和化人

四、 变应和应变

五、 小 结

第九章 诚和心之主宰

一、 诚和真实

二、 “诚论”的内容

三、 仁义和心之主宰

四、 心及其主宰

五、 取舍的标准

六、 古今之正权

七、 小 结

第十章 养心莫善于诚

一、 整全的自我

二、 思虑的对象

三、 自我整合

四、 道和整全自我

五、 如何生活

六、 养心莫善于诚

附录 《荀子》中的《诗》及其反映的伦理思想

一、 荀子论《诗》

二、 荀子引《诗》:君子之德操

三、 《诗》和伦理修养

附录一 《荀子》中的诗及其伦理思想

附录二 《荀子》篇章论《诗》列表

参考文献

荀子的为己之学:从性恶到养心以诚是201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邓小虎。

得书感谢您对《荀子的为己之学:从性恶到养心以诚》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努力到感动自己,全世界为你让路 电子书
现代社会压力很大,很多人都喜欢抱怨,出身不好、工作不好、机遇不好……凡此种种,将责任推脱到外部环境上,从不问自己是否真正努力了。其实,世上原本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但是我们不能就此甘于现状,而应该努力。一个努力朝着自己梦想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理想是需要实现的。在生命的道路上,我们应该用斗志来实现理想,用拼搏来成就梦想。本书作者给我们阐释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在于拼搏,只
戴震哲学思想新探:以戴震为中心的乾嘉学术及其现代性研究 电子书
本书汇集国内哲学研究领域关于“戴震哲学思想”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 电子书
探讨了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创建过程中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论述,及其相关思想的转变与发展,给予国际上指责马克思“忘却了自然”的观点以有力反驳。
关帝信仰与格萨尔崇拜:以藏传佛教为视域的文化现象解析 电子书
关帝信仰虽源于中原,但在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具有很大的影响。关帝带上风靡藏区、独一无二的完美英雄——格萨尔的面具,以格萨尔的称谓流传至今,体现了汉、满、蒙、藏等民族通过宗教文化这一特殊纽带相互联系、彼此交流的历史本相。本书通过对大量的藏文文献资料,尤其是格萨尔拉康、功德林白度母殿所藏签文的解读,深刻揭示了关帝信仰转化为格萨尔崇拜的传播历程及其意义。
西藏佛教寺院事务管理研究:以拉萨三大寺为例 电子书
本书作者在撰写过程中对西藏7地(市)和重点县宗教事务管理部门、主要寺院进行了实地田野调研,同时走访了曾经和现在正从事宗教事务管理的人员,掌握了较全面的第一手资料。本书通过深入研究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佛教寺院事务管理情况,系统调研西藏民主改革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西藏佛教寺院事务管理的建设、发展及其演变历程,西藏佛教寺院事务管理的法规、制度建设情况以及目前加强与创新寺庙管理存在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