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高层论坛论文集

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高层论坛论文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新青年》是公认的影响20世纪中国的新文化元典,它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为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演进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内容简介

《新青年》是公认的影响20世纪中国的新文化元典。它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为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演进埋下了深深的伏笔。本书主要围绕《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关系展开论述,辑录了全国众多著名学者的文章,希望能解释启蒙的演变以及现代性在20世纪中国多副面孔的实际流程,为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演进提供一个历史注脚。

作者简介

编者张宝明,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中国现代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为享受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皖江学者,河南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专家。现任河南大学副校长。主要是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尤其是五四思想史的研究以及当代文化现象的批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研究的专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百年回眸:《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演进

总论 五四新文化的历史重估

“公同担任”:精神股份制打造的“金字招牌”——百年回眸《新青年》

两种启蒙:文明自觉,还是文化自觉?

新文化运动何以为“新”的思想文化运动

文化 范式的转换

新文化运动:新型传播媒介引导的一场变革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新文化之建构

启蒙的焦虑与语言文字的变革——从《新世纪》到《新青年》

政治 五四新文化的终极关怀

陈独秀:有革命家气质的启蒙思想家

“革命”和“启蒙”:解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个关键词

五四文学的“思想先行”——由成仿吾的一篇话剧佚作谈起

人物 从旗手、先驱到“另面例证”

蔡元培、蒋梦麟与五四思潮及学潮

吴宓、陈寅恪与胡适、傅斯年之关系——以《吴宓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刘师培与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史的一个侧面

鲁迅与新文化运动

尘封半个世纪的“五四”先驱王希天

钱穆与中国现代学术史体制的创制——以《国学概论》为中心

价值 多个面相的省思

百年儒学:在变革与认同之间——现代中国文化激进主义的兴衰

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主义

其他 学术史的演进

新文化运动研究论域之拓展——关于新文化运动研究的片断思考

附录 论坛综述

“《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高层论坛综述

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高层论坛论文集是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宝明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高层论坛论文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 电子书
地方近代史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合集。
高度与温度:主题出版研究导论 电子书
一部对主题出版工作进行学理性思考和实践性研究的专著,通过梳理我国主题出版的发展进程,基于主题出版的内涵建设,研究其发展的普遍规律、创新模式。
学者的本分:传统士人、近代变革及学术制度 电子书
本文集以中国传统士人的气节与传统行政权力下的尊师重道为切入点,论及近代以来的时风、士风与学风,类比西方学术制度与自由思想之形塑。
民国通志馆与近代方志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 电子书
本书系统勾勒民国通志馆创办与运作的历史图像,力图厘清近代方志发展转型的历史渊源与基本脉络。
张力与限界 电子书
“近世中国”系列丛书之一,对1933年-1934年中央苏区革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