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新青年》是公认的影响20世纪中国的新文化元典,它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为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演进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内容简介
《新青年》是公认的影响20世纪中国的新文化元典。它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为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演进埋下了深深的伏笔。本书主要围绕《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关系展开论述,辑录了全国众多著名学者的文章,希望能解释启蒙的演变以及现代性在20世纪中国多副面孔的实际流程,为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演进提供一个历史注脚。
作者简介
编者张宝明,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中国现代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为享受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皖江学者,河南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专家。现任河南大学副校长。主要是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尤其是五四思想史的研究以及当代文化现象的批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研究的专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百年回眸:《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演进
总论 五四新文化的历史重估
“公同担任”:精神股份制打造的“金字招牌”——百年回眸《新青年》
两种启蒙:文明自觉,还是文化自觉?
新文化运动何以为“新”的思想文化运动
文化 范式的转换
新文化运动:新型传播媒介引导的一场变革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新文化之建构
启蒙的焦虑与语言文字的变革——从《新世纪》到《新青年》
政治 五四新文化的终极关怀
陈独秀:有革命家气质的启蒙思想家
“革命”和“启蒙”:解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个关键词
五四文学的“思想先行”——由成仿吾的一篇话剧佚作谈起
人物 从旗手、先驱到“另面例证”
蔡元培、蒋梦麟与五四思潮及学潮
吴宓、陈寅恪与胡适、傅斯年之关系——以《吴宓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刘师培与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史的一个侧面
鲁迅与新文化运动
尘封半个世纪的“五四”先驱王希天
钱穆与中国现代学术史体制的创制——以《国学概论》为中心
价值 多个面相的省思
百年儒学:在变革与认同之间——现代中国文化激进主义的兴衰
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主义
其他 学术史的演进
新文化运动研究论域之拓展——关于新文化运动研究的片断思考
附录 论坛综述
“《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高层论坛综述
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高层论坛论文集是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宝明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高层论坛论文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