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超越:海德格尔与西哲汉译问题

存在与超越:海德格尔与西哲汉译问题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作者结合自身丰富的海德格尔翻译经验,以海氏著作《存在与时间》、《哲学论稿》中译名翻译问题为例,介绍了国内学界对“sein”(存在/是)、“transzendent”(超越/超验/先验)等“常见德国哲学关键词及其衍生词的汉译争论。作者同时在书中明确提到了自己的翻译立场和原则。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集中在德语汉译,尤其是在海德格尔哲学汉译背景下展开讨论。

“学术翻译的几个原则”以海德格尔著作的汉译为例证,提出学术翻译的四个原则,即“语境原则”、“硬译原则”、“统一原则”、“可读原则”。“基础存在学的先验哲学性质”一文从transzendental的译名讨论入手,揭示海德格尔的前期思想基础和核心问题。“海德格尔《哲学论稿》的关节和脉络”、“海德格尔《哲学论稿》几组重要译名的讨论”两文讨论了海德格尔《哲学论稿》的基本概念。“翻译的限度与译者的责任”参照美国汉学家安乐哲的汉英哲学翻译经验,尝试讨论翻译中的“差异化原则”。“存在与超越”一文以“存在/是”、“先验/超验”等译名之辨为切入点,试图揭示译名争论的学理背景和文化意蕴。

作者简介

编者孙周兴,1963年生,浙江绍兴人。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质学系,获理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任浙江大学教授;1999—2001年在德国Wuppertal大学从事洪堡基金课题研究;2002年起任同济大学教授;现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讲座教授,兼任同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学院院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现象学、艺术哲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学术翻译的几个原则——以海德格尔著作之汉译为例证

基础存在学的先验哲学性质——从《存在与时间》的一处译文谈起

海德格尔《哲学论稿》的关节和脉络

海德格尔《哲学论稿》几组重要译名的讨论

附录一:《哲学论稿》德—英—中译名对照表

附录二:失败的西哲汉译?——在《哲学论稿》研讨会上的讲话

翻译的限度与译者的责任——由安乐哲的汉英翻译经验引发的若干思考

存在与超越——西哲汉译的困境及其语言哲学意蕴

参考文献

存在与超越:海德格尔与西哲汉译问题是2013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孙周兴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存在与超越:海德格尔与西哲汉译问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问题之道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工具 电子书
本书按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程序,分别论述了信息收集、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决策的方法和工具。
事实与价值:休谟问题及其解决尝试(修订本) 电子书
休谟提出的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是价值论、伦理学领域的一个基本的、但尚未解决的问题。一些哲学家继承并发展了休谟的观点,将它演变为所谓“休谟法则”:即事实和价值分属两个完全不同、互不相关的领域,价值判断决不能从事实判断推导出来。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世界观”为基础,从探讨事实与价值、认知与评价的内在关联出发,系统研究了沟通事实与价值、“是”与“应该”的实践和理论途径,给出了解决这一古老问题的一个新
马克思经济学经典问题阐释与当代发展 电子书
本书在深刻理解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理解中国改革伟大实践、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问题承接与范式转换:从鲍德里亚看西方后马克思主义 电子书
本书以鲍德里亚远离马克思的历程、原因和路径为切入点,进行深度分析,揭示西方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逻辑:凝练鲍德里亚从马克思出发到远离马克思的四次转换的理论历程;探寻鲍德里亚远离马克思的根本原因,揭示其远离的根源——历史图景的变化;探析鲍德里亚远离马克思的道路,揭示“问题承接、范式转换”的远离之路;厘清西方后马克思主义远离马克思的根本原因、西方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把握西方后马克思主义的
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 电子书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以文本学的解读方式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著名哲学家阿尔都塞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阿尔都塞的三个经典文本:《保卫马克思》,《读〈资本论〉》和《论再生产》。作者着力揭示了阿尔都塞研究中长期被遮蔽的隐性方法论构架,这种探索主要体现为作为认识论史研究语境中深层理论构架的问题式与症候阅读法。在此,作者首次采用了理论“反打”的写作法,以附文的形式穿插了对阿尔都塞逻辑核心的解构与后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