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论:中国传统中的理想人格

“大人”论:中国传统中的理想人格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对中国文化中的“大人”思想作了全面的剖析和评价。

内容简介

君子即“大人”,论君子即是论“大人”,论君子之人格即是论“大人”之人格。中国文化以君子为追求,实即以“大人”为追求。

“大人”就是不耽误、不虚掷那一点天生“智慧”与“灵明”的人,简言之,就是“长着脑袋想问题”的人,若是耽误了、虚掷了,“长着脑袋等于不长”,那就是“小人”。

书中引用大量文献和资料对“大人”“君子”等这些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理想人格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阐释。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只为“大人”立传

第一章 “大人”、“君子”与“小人”

一、 “大人”与“君子”

二、 “道德”层面上之“君子”

三、 所谓“天地境界”

四、 “大人”之形形色色

第二章 “大人”人格之史的考察

一、 孔子以前之“大人”

二、 孔子心目中之“大人”

三、 墨子以“兼”为“大”

四、 老子以“不”为“大”

五、 庄子以“至人”为理想

六、 惠施以“泛爱”为“大”

七、 孟子以“大丈夫”为理想

八、 荀子以“圣人”、“大儒”为终极目标

九、 中国文化中“大人”之定型

第三章 “大人”之“大知”

一、 何谓“大知”

二、 儒家“主智论”所主为何

三、 道家“反智论”所反为何

四、 法家“反智论”所反为何

五、 中国“大知”思想之萎缩

第四章 “大人”之“大仁”

一、 “小仁”与“大仁”

二、 从“他人”的角度看“大仁”

三、 从“万物”的角度看“大仁”

四、 从“生生”的角度看“大仁”

五、 从“流通”的角度看“大仁”

六、 从“利益”的角度看“大仁”

七、 从朱熹之《仁说》看“大仁”

八、 从王阳明之《大学问》看“大仁”

九、 从谭嗣同之《仁学》看“大仁”

第五章 “大人”之“大勇”

一、 何为“大勇”

二、 “大勇”与“尚武”人格

三、 何样之“死”可视为“大死”

四、 “大勇”之表征

(一)国家重于生命

(二)名誉重于生命

(三)道义重于生命

(四)职守重于生命

(五)承诺重于生命

(六)恩仇重于生命

第六章 “大人”之“世界主义”视野

一、 所谓“世界主义”的视野

二、 “大人”之“世界主义”视野

三、 “大人”之“世界主义”视野的特征

四、 “大人”之“世界主义”视野的现代价值

第七章 “大人”之“不隔主义”视野

一、 人与人的“不隔”

二、 人与物的“不隔”

三、 物与物的“不隔”

四、 “心”与“不隔主义”之视野

五、 “大人”之“不隔主义”视野的现代价值

第八章 “大人”之“现象主义”视野

一、 目前已知的几种说法

二、 宇宙观上的现象主义“大视野”

三、 由现象主义而致循环主义

四、 由现象主义而致无限主义

五、 由现象主义而致道德主义或价值主义

六、 由现象主义而致人文主义

七、 由现象主义而致整体主义或全息主义

后记 成为“大人”也许不难

“大人”论:中国传统中的理想人格是200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耀南。

得书感谢您对《“大人”论:中国传统中的理想人格》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文化解读 电子书
这是一本生动解读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文化的书籍。
三农论稿:站在农民的立场 电子书
作者对“三农”问题研究的论文集。
R语言在统计中的应用 电子书
本书按照统计学的结构来编排,在介绍完相关的统计知识后,着重介绍如何用R求解统计问题。因此,本书并不是简单的R使用手册,而是将统计知识、统计模型及R的求解过程融为一体的教科书。本书共9章,分别是:第1章绪论,介绍统计学及R的基本概念;第2章R语言入门,介绍R软件的下载与安装,以及R使用的基本方法;第3章数据的描述性分析,介绍描述数据的图形和数值方法;第4章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介绍概率的基本知识和
道德自觉论 电子书
本书以中国当前社会道德生活为根基,以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为基点,旨在增强当代中国的道德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彰显道德自觉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
社会文明论 电子书
以人性、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文明演进为主线,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社会文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