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通过精神分析理论,提出羡慕与嫉妒的革命性概念,且在儿童生命初期即已表现出来。
内容简介
本书几乎囊括了克莱因毕生最重要的文献,也成为其著述的高峰。在本书中,克莱因引入了新的观念:嫉妒在儿童生命初期即已表现出来,也是死之本能的最初表现;嫉羡与感恩是相冲突的,在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运作的嫉羡,是精神病理的强力因素。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强调嫉妒的重要性,然而,克莱因对于嫉羡的概念完全是革命性的。
作者简介
作者梅兰妮·克莱因,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被称为“客体关系之母”,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驱。在其意义深远而富于开创性的工作中,她打开了理解婴儿早期的心理历程的途径,这些早期心理历程支配着婴儿的内心活动。
她的理论将精神分析关注的重点,从之前的“驱力”转到了“关系”上。她也被誉为继弗洛伊德之后,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极具贡献的领军人物之一。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引言
序言
第一章 对某些分裂机制[1]的论述(1946)
第二章 关于焦虑与罪疚的理论(1948)
第三章 关于精神分析结束的标准(1950)
第四章 移情的起源(1952)
第五章 自我与本我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1952)
第六章 关于婴儿情绪生活的一些理论性结论[1](1952)
第七章 婴儿行为观察(1952)
第八章 精神分析的游戏技术:其历史与重要性(1955)
第九章 论认同(1955)
第十章 嫉羡与感恩[1](1957)
第十一章 关于心理机能的发展(1958)
第十二章 成人世界及其婴儿期根源(1959)
后记
第十三章 对精神分裂症中的抑郁的论述(1960)
第十四章 论心理健康(1960)
第十五章 关于《俄瑞斯忒斯》的一些思考
第十六章 关于孤独感(1963)
短论
附录一 注解[3]
附录二 恩斯特·琼斯对梅兰妮·克莱因作品之前版本的介绍
附录三 克莱因生平年表
克莱因文集3:嫉羡与感恩是2017年由华文天下出版,作者[英] 梅兰妮·克莱因。
得书感谢您对《克莱因文集3:嫉羡与感恩》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