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廉论

百年廉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编,江金权、曲青山、金冲及等多位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专家撰稿。全书从多个维度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的理论渊源、思想根源,全面阐释了百年以来的廉政理论、廉政经验以及初心使命、党性修养、文化传承等。

本书理论阐释充分,脉络结构清晰,文字洗练耐读,是广大党员了解、学习百年廉政的重要参考读物。


章节目录

  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曲青山

  从百年党史看党的独特优势                王京清

  从百年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                金冲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党的百年华诞          石仲泉

  从百年党史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         王伟光

  从党的非凡历程感悟真理和实践力量            张贺福

  中国共产党最有理由自信                 陈 坚

  反腐倡廉的中国答案                   江金权

  百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党委

  从百年党史看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             刘玉瑛

  党的百年历史视域中的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刘 硕

  从百年党史看中国特色监督之路              肖云祥

  不懈探索管党治党规律                  胡淼森 黄 帅

  纪律建设的百年历程和经验启示              金民卿

  从百年党史看作风建设                  王 霞 赵 林 杨雅玲 胡 楠

  党的性质宗旨与腐败水火不相容              邵景均

  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的回顾与思考            薛宁馨

  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终身课题              王士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          高 翔

  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张贺福 张卓然

  深刻把握学史明理的丰富内涵               樊 锐

  在学习中增强信仰信念信心                吴 涛

  崇尚共产党人的大德公德私德               李兆杰

  学史力行要落到办实事开新局上              李东方


百年廉论是2021年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

得书感谢您对《百年廉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犯罪对象论 电子书
在我国,刑法理论对犯罪对象的研究还是相当薄弱的,但其实犯罪对象与刑法学理论的许多基础问题有密切的联系。犯罪对象内容的不同界定,直接关系着许多刑法学理论问题的内容设定,也关乎分则罪名的成立与理论自洽。通过法哲学与刑法犯罪理论的深入分析,作者认为,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现象形态,是任何犯罪都应具备的共同要素。并对刑法学界长期认为脱逃罪、偷越国边境罪无犯罪对象,受贿罪以贿赂为对象的认识错误等进行了澄清。
制度反腐论 电子书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这是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提出的反腐倡廉的重要战略思想。深刻认识制度建设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对于落实中央《工作规划》,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从理论和现实层面对制度反腐作了全方位的论述。
权力监督论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代表了目前我国对廉政建设这一问题的较高研究水准。书中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针对廉政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探讨了廉政学说学科建设、廉政制度创新路径理论思考、廉政成本、行政监察逻辑、我国廉政政策演变等理论和制度建设,并积极探索高等学校廉政教育和科研基地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动力等廉政建设实践的新思路、新举措。
腐败防治论 电子书
在全党学习群众路线的高潮中,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反腐倡廉历程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这是关系执政党保持共产党的本色和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本书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90年反腐倡廉的基本经验,突出反腐倡廉的理论研究,紧密联系反腐倡廉实际具体分析易发、频发的腐败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的决策建议。
亲缘格局论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个性张扬及其内外张力之表现、面对面的哲学最具有穿透力、人生在世的亲缘格局、乾坤并建之“理”、“理一分殊”的后现代说明、亲缘格局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开放性本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