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分析:以目标为中心的方法

情报分析:以目标为中心的方法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针对美国情报界在“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中的情报失误,作者创造性地提出运用“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分析方法,完善情报分析的逻辑过程,形成“确定目标—问题分解—建立模型—评估数据—填充模型—进行预测”的情报分析流程:

  ·确定目标:对需要分析的情报目标进行界定;

  ·问题分解:对问题进行准确、详细的定义和分解;

  ·建立模型:利用已掌握的情报建立一个目标模型;

  ·评估数据:核心是选择适用于眼前事实的很简单解释;

  ·填充模型:不断地把新情报纳入到模型中并进行提炼;

  ·进行预测: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的结构性思考。

  在阐述上述流程时,全书涵盖了情报分析中的各类关键问题,如情报周期、反情报、情报分类、征候与预警、情报模型、情报来源、情报搜集、情报评估、拒止与欺骗、窃密方法与技术、预测方法、团队互动,等等,称得上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情报分析教科书和人类窃密技术简史。它可以为学生、分析人员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士概括情报问题的分析方法,提供必备的辨别与洞察工具。同时,它还具有几大优势特色:一、大量直观明了的图示和成熟的模型,塑造了更好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二、活泼的文字、生动的故事和案例,使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三、在思想和方法上沿袭和创造并举,展现了美国·情报研究的传承性和创新性。

  本书已数次修订再版,是美国中情局“情报官书架”推荐作品,常列于西方当代情报、军事、决策机构的必读书单,还被诸多教育和学术组织选作教材或参考书,是国家安全、外交、保密等领域的人士快速入门、进行业务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要读物。因此,在洞悉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思想,捕捉“棱镜门”所折射的情报运作思维上,本书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罗伯特·克拉克(Robert M. Clark),电子工程学博士,法学博士,美国资深情报分析人员,新生代情报分析家代表,从事情报分析工作40余年。他先后担任美国空军电子战军官和情报官,中情局分析员和情报分析支持小组负责人;曾在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参与“情报官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后来还担任“情报界入门课程”的课程主管。目前,他是一位为美国情报界提供太空威胁分析的独立咨询师,还在一所大学的情报与安全学院担任教职。

章节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分析

第一章 情报流程

第二章 情报问题的界定

第三章 对目标的分析方法

第四章 分析领域

第二部分 创建模型

第五章 情报模型概述

第六章 情报信息来源

第七章 评估和整理数据

第八章 搜集策略

第九章 拒止、欺骗与信号传送

第三部分 预测性分析

第十章 预测

第十一章 预测方法

第十二章 具备塑造性的力量

第十三章 组织分析

第十四章 技术分析与系统分析

第十五章 分析人员与用户

附录:两份《国家情报评估》的故事

致谢

英汉术语对照

译后记

情报分析:以目标为中心的方法是2013年由金城出版社出版,作者[美]罗伯特·克拉克(RobertM.Clark)。

得书感谢您对《情报分析:以目标为中心的方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危险犯研究:以当代刑法的转型为导向 电子书
本书以危险犯为研究对象,以当代刑法的转型为视野,对危险犯的概念、危险犯的构成体系、危险犯的未完成状态、具体危险犯、抽象危险犯,以及我国现行刑法中危险犯的立法进行了具体详细的研究。通过对该论题的研究,深化了危险犯理论与当代刑法转型理论的发展。
西方政党与法治:以德国为例 电子书
本书对西方宪法政党制度进行全面客观的批判性研究,同时分析政党作为规则的适用对象与规则的创造者这两种身份,对政党与宪法制度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一步深入分析西方宪法在公民身份、政治问题法治化和良宪产生的前提条件等方面的根本理论问题,对更好地理解西方宪法的运作逻辑,提出了自身独特的观点。主要探讨西方国家政党与法治发展的关系,并以德国的政党与宪法关系为例,揭示了政党与宪法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以后进
论藏族社会的和谐稳定:以藏族和谐心理特质的研究为例 电子书
本书采用客观理性的方法,对西藏自治区普通藏族成年人的心理特质做系统分析,以揭示在藏文化背景下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组织形态的可能性和必然性;通过心理学层面的探索揭示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本质要素,论述藏族社会的和谐稳定状态并预测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商法本体论:以营业为切点的展开与重构 电子书
本书除导论外,共分范畴论(含从营生到营业、从营业到商法、从营业关系到商事关系)、特质论(含商法的属性与特征、商法的源起与分流、商法的功能与作用)、精神论(含商法的理念、商法的价值、商法的原则)、构架论(含商法的实质内容、商法的渊源形式、商法的立法路径)等四编计十二章。
以山为业:东南山场的界址争讼与确权 电子书
本书将从1930年发生在瓯江流域和钱塘江流域的两起山产纠纷案说起,回溯两地山林开发的历史进程,进而检讨契约、族谱、鱼鳞图册、管业执照等文献在山林产权秩序形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宋代以来的赋役制度对山区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及近代国家的统治方式和技术力量在山林确权和山区社会生活领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