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梦忆

八十梦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刘梦溪先生书稿,概述其对学界先贤学术思想的研究、讲述其与中外学界名人的交往、评点诸多学人的学术观点与著作,兼及自己的学术研究历程。

内容简介

本书稿成于作者八十周岁,故曰“八十梦忆”。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亲自组织参与许多重要的文化活动(成立中国文化研究所、创办《中国文化》等),使其得以广泛接触国内外中国历史、考古、文学、哲学等领域的硕学耆老,了解他们的个人经历、学术观点、学术创获,尤其是他通过访谈或者沙龙的形式,对许多学者的言行进行了详细地记录。

作者简介

作者刘梦溪,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学思潮和近现代学术思想。

主要著作有《学术思想与人物》《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中国现代学术要略》《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陈宝箴和湖南新政》《陈寅恪的学说》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题序

第一章 忆少年

亲情与“家学”

一架子书和“一所荒凉的花园”

心感

古韵乡情

第二章 念故人

悼朴老

挽元化

念育之

忆希凡

甲午岁尾悼庞朴

追念吴小如先生

“士之君子,学之诤友”——思念朱维铮先生

“高文博学,海外宗师”——怀念柳存仁先生

文化儿童丁聪

悼念一位早逝的学界友人

李学勤先生逝世敬致唁电

第三章 望远行

追念王昆仑先生

茅盾与红学

周汝昌先生的学术贡献——在新版《红楼梦新证》发布会上的讲话

张舜徽和《自学成才论》

季羡林先生的精神履痕

难以忘怀的李亦园先生

萧萐父先生西行感怀

题记

王小波的记忆

芦荻老师

第四章 忆旧游

季先生教我感受学问

学术所寄之人——在《汤一介文集》座谈会上的发言

我与钱锺书先生的文字缘

访学记情——和余英时先生的“谈讲之乐”

一 记略

二 日记

三 后记

京港两地书——我与金耀基先生的学缘和友缘

和叶嘉莹先生的相遇相熟

戴逸的“心史”

读《漫述庄禅》致李泽厚

“提前进入死的状态”——读《道家哲学与现代生死观》致叶秀山

思想的力量——读朱维铮《走出中世纪》(增订本)和《走出中世纪二集》

看《范曾》寄遐思

第五章 思佳客

“说真话的时候已经到来”——张申府其人其事

悲剧天才张荫麟

学问天才陈梦家

傅斯年的胆识

学术独行侠何炳棣

陈寅恪的学说为何有力量

明清易代与士人之出处大节

第六章 思远人

“西方皇帝”费正清——在哈佛大学与傅高义教授的对话

狄百瑞的风格

西方大儒史华慈

史华慈最后发表的思想

一 我提出的问题

二 史华慈发表的思想

“在中国发现历史”的柯文

与亨廷顿失之交臂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韩文版译者后记

第七章 长相思

王国维的诸种矛盾和最后归宿

一 个人和家庭的矛盾

二 拓展学问新天地和经济不资的矛盾

三 精神和肉体的矛盾

四 追求学术独立和经济上不得不依附于他人的矛盾

五 “知力”与“情感”的矛盾

六 学问上的可信和可爱的矛盾

七 新学与旧学的矛盾

八 学术和政治的矛盾

九 道德准则和社会变迁的矛盾

十 个体生命的矛盾

陈寅恪的“家国旧情”与“兴亡遗恨”

蔡元培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马一浮的佛禅境界和“方外诸友”

钱锺书的学问方式

学术殿堂的引桥

请勿误读钱锺书

钱锺书的学问构成

钱氏修辞典则:“说破乏味”

向钱锺书要什么

古典意味的学术自由主义

钱锺书与陈寅恪的异同

钱陈辨华夷

陈钱的文体论

附语

张舜徽百年诞辰述感

一代通儒

学兼四部

沾溉后学

陈从周的淡泊人生

新文化背景下的文言与白话

“百年”概念在中国文化中的想象意涵

“五四”运动的远因和近因

白话不可逆,文言不可废

我们该怎样向大师致敬——《解放周末》对话刘梦溪

更主要是文化信仰不能动摇

第八章 寻芳草

“竹柏春深护讲筵”——白鹿洞书院访学记

“桃花得气美人中”——虞山访柳如是墓

“书生留得一分狂”——波士顿郊外的女作家

杜甫草堂背杜诗的喜乐与感伤

白先勇和青春版《牡丹亭》

茅威涛和《藏书之家》

王朔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第九章 学士吟

文化自觉与“美美与共”——费孝通晚年的思考

大学之道和“止于至善”——金耀基的《从大学之道说中国哲学之方向》

因名见物由物正名——读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书后

红学研究的集成之作——黄一农《二重奏:红学与清史的对话》

“忆旧还寻陶令盟”——序龚鹏程《北溟行记》

高占祥《仁义礼智信简明读本》跋

《读书》与“读书人”和“知识人”

第十章 忆岁月

我的一次学术历险——《中国现代学术要略》后记

敬意与温情——《学术思想与人物》后序

“了解之同情”——《学术与传统》后记

学术典范与文化传承——《学术与传统》商略雅集侧记

隆隆作响的震撼——《陈寅恪论稿》自序

“由史入经”——《马一浮与国学》自序

看不见的传统——《中国文化的张力》后记

孔子为何寄望狂狷——《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韩文版序

大观园里和大观园外——《红楼梦与百年中国》韩文版导言

第十一章 意难忘

中国文化研究所小引

乙酉新年嘉会致辞

丙申仲春所聚义述

《所聚义述》与范曾先生互函

一 范曾先生来函

二 刘梦溪答函

三 范曾先生又函

思想小集

2004年

2005年

《中国文化》创刊词

《世界汉学》发刊寄语

《红楼梦学刊》创刊词

《中国文化》创刊周年座谈会纪要

海上访学记——《中国文化》上海座谈会纪实

为中华文化护法传薪——《中国文化》20周年戊子岁尾雅集发言集锦

开场致语

不冷不热的《中国文化》

构建共同的学术精神

一本杂志长久留下来很有意义

学术应远离市场和官场

现在既缺乏文化又有文化

中国学人的优秀传统

跟时下的那些东西不同

是学问是文章也是性情

文化里面一定有恒久不变的东西

什么是中国文化的基因

学人作家是出版者的衣食父母

不管东南西北风

把中国的法文化介绍给世界

我是中国文化的“副产品”

为什么做不好低科技的东西

第十二章 有所思

一只飘立在空中的洁白羽毛——台湾归来所聚谈话

人生小语

爱为何物

“敬”之一字可以升华世界

文化大观园——王鲁湘对话刘梦溪

大师与传统——刘梦溪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演讲全记录

演讲前和主持人对话

演讲现场全记录

现场答问互动

第十三章 失调名

俞曲园《病中呓语》的“呓语”

八十梦忆是2022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刘梦溪。

得书感谢您对《八十梦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北财榜样-逐梦青春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生在就业创业、勤学励志、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优秀事迹,展现了财贸学院勇于担当、勤学实干、热心公益的众多优秀学子的典型形象。其中,既有思想敏锐、开拓进取的创业先锋,也有兢兢业业、埋头钻研的学习楷模,以及舍己为人、乐于奉献的公益模范。
硅芯筑梦:王守武传 电子书
王守武先生1950年从美国回国后致力于我国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事业半个多世纪,我国半导体学的研究与开发的各个历程无不留下他的足迹。他在半导体的许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丰硕的成果,他为我国半导体事业做出了优秀的贡献。他是我国微电子和半导体光电子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亲手研制成功了我国第1个锗合金晶体管,第1个半导体激光器,全功能4K位和16K位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等。他在国内早期积极倡导建立
遵义会议精神与中国梦的实现 电子书
本书研究阐释了遵义会议精神与中国梦的内在关联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深层价值,探讨了通过遵义会议精神的弘扬释放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主体内容包括遵义会议精神的中国梦背景分析,遵义会议精神的中国精神视阈解读,遵义会议精神的中国梦动力分析,遵义会议精神的中国梦区域价值分析,遵义会议精神的中国梦动力支撑路径探讨。
魂牵心系原子梦:钱三强传 电子书
本书是钱三强生前秘书葛能全为其写的传记。钱三强出生于1913年,浙江湖州人,早年在清华大学就读,后来到巴黎小居里夫妇的实难室学习和工作。回国后积极投入到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之中,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本书从钱三强的家世写起,以钱三强的学习、工作为主线,在查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描绘了钱三强折而精彩的一生。在俄罗斯即将开始它的首次火星载人宇航实验之际,他们的首席工程师竟然遭到了绑架,这将直接影响到
传世励志经典:淡淡的智者——蒋梦麟 电子书
本书描写了蒋梦麟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他如何从一位天真的孩童成长为渴望新知的少年,如何变成一位有志青年,如何成为一代学者和教育家,又如何成为社会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全书分九章,“清末小村忆童年”“求学之路步履艰”“衣锦还乡重教育”“北大重任一人担”“抗战岁月尽其能”“奔忙不息至终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