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通论:瑜珈行学义诠(上下)

唯识通论:瑜珈行学义诠(上下)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关于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学(又称唯识学)的通论。

内容简介

全书内容分为序论编、教义学编、法相学编、唯识学编、道行学编、果位学编。本书的基本思想脉络是有为依唯识思想,以此贯穿全篇,并统摄大小乘教理。在此意义上,本书可称一部新唯识论,也是一部根据唯识意境对佛教教理的一次全面梳理、比较、整合与重建的大乘佛教通论。

作者简介

作者周贵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是印度与中国佛教哲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序论编 瑜伽行学概说

第一章 瑜伽行学之兴起与展开

第一节 瑜伽行学之兴起

第二节 瑜伽行学在印度之展开

第二章 瑜伽行学之基本思想特征

第一节 瑜伽行学之结构特征

第二节 瑜伽行派唯识学之基本思想特征

第一编 教义学

序说

第一章 教纲论

第一节 三宝说

第二节 三法印说

第三节 四圣谛说

第二章 教相论与教量论

第一节 教相论

第二节 教量论

第三章 教意总论:意趣与方便总说

第一节 意趣总说

第二节 方便总说

第四章 教意别论:方便用说

第一节 诱导性与诱导道理

第二节 对治性与对治道理

第三节 开显性与开显道理

第五章 教意别论:意趣别说

第一节 义意趣说

第二节 语意趣说

第六章 教诠论

第一节 诠显说

第二节 名义说

第七章 教乘论

第一节 教、乘与宗

第二节 三乘与一乘

第三节 诸宗说

第八章 判教论

第一节 判教之建立

第二节 依于化时与所化之判教

第三节 依于化式与能化之判教

第二编 法相学

绪论

第一章 法事通论

第一节 二分说

第二节 三科说

第三节 五位说

第二章 法事别论:心法

第一节 心法略说

第二节 八识之特点

第三章 法事别论:心所等法

第一节 心所略说

第二节 心所广说

第三节 色、心不相应行与无为法

第四章 法相论:法别相

第一节 总门:合一说

第二节 别门:差别说

第五章 法相论:法关联相

第一节 能所说

第二节 因果说

第三节 关联说

第六章 法性论

第一节 三性总说

第二节 三性之安立

第三节 依他起性

第四节 遍计所执性

第五节 圆成实性

第六节 三无性

第三编 唯识学

绪论

第一章 本体论

第一节 有体与所依

第二节 阿赖耶识说

第三节 阿赖耶识、非阿赖耶识与无垢识

第二章 识境论:唯识说

第一节 无外境说

第二节 唯识(心)说与唯了别说

第三节 显现与虚妄分别

第四节 “无相唯识”、“有相唯识”与“俱相唯识”

第三章 识境论:识分说

第一节 识之二分说:相分与见分

第二节 识之转变说

第三节 “有相唯识”之识三分与四分说

第四节 “有相唯识”之识认知结构说

第五节 识之所缘境

第六节 识聚说

结语 安立“唯识”之意趣

第四章 缘起论:基本特点

第一节 唯识学之前大乘佛教缘起论之基本特点

第二节 唯识学缘起论之基本特点

第五章 缘起论:种子说

第一节 种子略义

第二节 种子之异名

第三节 种子与阿赖耶识

第四节 种子之本有说、新熏说与兼有说

第五节 种子之基本分类

第六章 缘起论:熏习说

第一节 唯识学之前熏习概念之展开

第二节 唯识学缘起论之熏习概念

第七章 缘起论:因果说

第一节 俱时因果关系

第二节 历时因果关系

第四编 道行学

绪论

第一章 佛性与如来藏论

第一节 佛性论

第二节 如来藏之胎藏义与佛体义

第三节 无为如来藏与有为如来藏说

第四节 如来藏之本体与因义

第二章 种姓论

第一节 早期大乘佛教之种姓说

第二节 瑜伽行派唯识学种姓说之建立

第三节 五种姓说

第四节 五俱种姓说

第三章 菩提心论

第一节 菩提心及其意义

第二节 菩提心之发起及其区分

第四章 菩萨行总论

第一节 菩萨

第二节 菩萨行总说

第五章 菩萨行之本:无分别智论

第一节 慧、智与现观

第二节 般若波罗蜜多

第三节 无分别智

第四节 解脱道与菩提道智慧之别

第六章 菩萨行诸行论

第一节 菩萨行正行:波罗蜜多行

第二节 菩萨行正行:摄事行

第三节 菩萨行之助道行

第七章 菩提道次第论

第一节 瑜伽行派前行之部派佛教与大乘道次第思想

第二节 瑜伽行派唯识学之道次第思想

第五编 果地学

绪论

第一章 转依论

第一节 转依之名义

第二节 证悟说与迷悟之转依说

第三节 染净之无为依转依说

第四节 染净之有为依转依说:染净之依他起性转依说

第五节 染净之有为依转依说:染净之本识转依说

第二章 涅槃总论

第一节 解脱道之涅槃思想

第二节 菩提道之无为涅槃思想

第三节 菩提道之有为涅槃思想

第三章 涅槃别论:解脱与菩提论

第一节 解脱论

第二节 菩提论

第四章 佛身土论

第一节 佛身论

第二节 佛净土论

参考文献

唯识通论:瑜珈行学义诠(上下)是200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周贵华。

得书感谢您对《唯识通论:瑜珈行学义诠(上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历史与现状(上下册) 电子书
本书是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比较神话学在中国 电子书
本书深入探究了“比较神话学”的发展和中国比较神话学如何开拓创新。
从零开始学逻辑 电子书
面对愤怒情绪,我们也是可以“化敌为友”的。
心理测量学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心理测量学的基本知识,阐述了测量理论和心理测量学中的统计基础理论以及相关重要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心理测量学并夯实理论基础。书中具体介绍了传统心理测量学的方方面面,包括信度、效度、维度结构、测量偏差、反应偏差,另外还包括高级测量项目,如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等。
逻辑学入门很简单 电子书
本书全方位讲述逻辑学知识,结合理论、例题和有趣故事,培养读者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