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探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如今全球化、城镇化等新形势下的保护与传承。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及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价值、国际“非遗”保护与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我国“非遗”现行保护与开发理念解析与研究等。
本书从理念梳理,到理论争论辨析、实践举措评断和政策建议的提出,进行了诸多分析论述,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鲁春晓,男,1980年3月生,山东青岛人,中共党员。山东大学博士,潍坊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山东省高校“十二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海盐文化研究基地成员;山东省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基地成员。主要承担《旅游政策法规》《旅游景区管理》《文化产业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学术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文化产业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及类别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沿袭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价值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第三章 国际“非遗”保护与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一 各国“非遗”保护与开发的理论研究
二 各国“非遗”保护与开发的实践
第四章 我国“非遗”现行保护与开发理念解析与研究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衰微的原因解析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保护理念解读
三 传统保护理念局限性剖析
第五章 全球化语境下我国“非遗”工作的理论争议与思辨
一 “非遗”相关权利归属权的学理争议
二 “非遗”领域“公地困局”表征及消极影响
三 “非遗”开发与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冲突
四 “文化入侵”背景下的跨国保护难题
五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折扣问题
第六章 “非遗”保护与开发实践中的博弈与矛盾
一 两次权利转移中的利益博弈
二 资本参与方开发与反哺保护的矛盾
三 产业化开发与传统传承的矛盾
四 “非遗”开发与保护的资金瓶颈
五 利益个体的内耗与权利滥用
第七章 我国“非遗”工作保障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一 投融资多元化渠道的创设
二 NGO参与机制的健全
三 人才培育机制的创新
四 交易和流转平台的完善
第八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模式与机制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传承模式及效应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传承模式的局限性
三 “非遗”与物质产品的共处机制
四 “非遗”及其文化的传播模式
第九章 我国“非遗”开发策略模型的构建与实践策略创新
一 创新社会化传承模式
二 厘定权利归属制度
三 创设企业产业化传承路径
四 完善品牌发展战略
五 建设法律保障体系
六 创新经济扶持政策
七 建立科学引导机制
第十章 新形势下“非遗”保护与开发战略布局研究
一 “一带一路”背景下“走出去”战略布局的实施
二 “互联网+”产业的布局与“弯道超越”的实现
三 适于“非遗”产业布局发展的大数据战略与云平台建设
四 新媒体时代与“非遗”传播布局的创新
五 文化空间保护与旅游业布局的结合
六 “文化例外”理念在全球产业布局中的贯彻
参考文献
后记
新形势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关键性问题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鲁春晓。
得书感谢您对《新形势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关键性问题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