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探讨书法创作,指引现代书法艺术前进。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书法创作”这一概念,对“新帖学”“新碑学”“阅读书法”“书法展览研究”“榜书巨制”进行一系列原生态思考。绝大部分命题,今天看来还是十分切合时事之需。证明了书法“创作”这一概念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深入人心,它是当代书法艺术进步发展、与时俱进的一个风向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新刊前言
一新帖学
对古典“帖学”史形态的反思与“新帖学”概念的提出
一
二
三
四
五
从唐摹“晋帖”看魏晋笔法之本相——关于日本藏《孔侍中》《丧乱》诸帖引出的话题
一
二
三
四
五
“新帖学”的学术来源与实践倡导诸问题
一 发现“帖学”
二 “帖学”的几个要素与“新帖学”的立场
三 “新帖学”概念的确定与实践指向
余论
“摹拓”之魅?——关于《兰亭序》与王羲之书风研究中一个不为人重视的命题
关于“帖学”——致《书法报》“名家笔坛”
二新碑学
魏碑艺术化运动问答录(上篇):线条与技法意识的颠覆
魏碑艺术化运动问答录(下篇):风格与形式观念的颠覆
“新碑学”视野下的汉隶碑版创作学研究
一 “隶书概念石刻化”的定位
二 简牍对于汉隶碑版的比照意义
三 “新碑学”·想象力理论·汉碑学习
三阅读书法
“阅读书法”二则
“阅读书法”之于“线条之舞”
“阅读书法”之于“守望西泠”
“阅读书法”与构建当代书法的健康“生态”
一
二
三
走向“阅读书法”——三十年当代“观赏书法史”的发展转型
“阅读书法”:百年书法文化史的再起步
一
二
三
四
“阅读书法”论纲——从历史到当下
一 历史的回顾
二 现实的需求
恢复书法的“阅读”功能——“展厅文化·展览时代·展示意识”视野下的书法创作新理念
一
二
三
四
四书法展览研究
关于当代书法创作“展厅文化”现象的综合研究
一 展示方式的差异
二 欣赏方式的差异
三
展览视角而不是创作视角——关于当代书法“展览意识”的崛起
观众的标准高于书法家创作的标准
服务观众:现代书法创作的“非古典化”形态
书法展厅的要求与观众的要求
书法展览究竟应该如何办?——从“守望西泠”展览说起
上篇:实践篇
下篇:历史篇
余论
五榜书巨制创作
近百年“榜书巨制”书法创作的发展
一
二
三
四
五
巨幅书法创作手记
一、书写创作时的三种情态
二、掌控力
三、技法表达与笔墨语汇的探索
四、巨幅大件的精细度——“细节决定成败”
五、激情的培育
六、超大型书法创作中的运“气”
七、墨花四溅
八、笔性
九、才子气与庙堂气
十、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一作一面貌
十一、绝地反击《一匹狼》
十二、不进则退
十三、展览的三种境界
六 名家工作室札记
陈振濂谈“名家工作室”
学术品牌与科研目标的设定
一 名家品牌与工作室教学品牌
二 从技法训练到创作实验
我们需要建立起什么样的书法技巧观?
我们的学员在书法上缺失些什么?
创新:未来的书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名家工作室”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七其他创作话题
我的书法创作观
“学院派”书法创作宣言——当代书法史上的学院派思潮与学院派运动
一、学院派书法创作思潮的概念定位
二、学院派书法创作思潮的史的检讨
三、当前学院派书法创作思潮的几个特征
“思想”的创作——《陈振濂书画篆刻作品集》自序
意义追寻——陈振濂北京书法大展试解题
一、观赏的立场:艺术与审美
二、阅读的立场:学术与文化
八文人书法专题
【采访记一】心性流淌:文人书法的新承传——从“守望西泠——陈振濂西泠印社社史研究书法展”伸延出的话题
【采访记二】“人”与“文”的在场:文人书法的新深化——从“守望西泠——陈振濂西泠印社社史研究书法展”伸延出的话题
【采访记三】“主题”的预设:“文人书法”的新超越——从“守望西泠——陈振濂西泠印社社史研究书法展”伸延出的话题
九守望西泠专题
【采访记一】主题:“守望”与艺术精神的承传
【采访记二】好看:今天的书法展览竟然还可以这么办?
【采访记三】阅读:今天的书法家缺少些什么?
十社会责任专题
“社会责任”:从提倡“阅读”到追求书法的社会记事功能——写在2012年6月“社会责任——传播、阅读、创造:陈振濂综合书法群展”开展之前
一
二
“社会责任——陈振濂综合书法群展”试解题
一
二
三
关于书法家的“社会责任”
从古典文人书法到社会民生书法——书法的“社会责任”新解
一
二
三
陈振濂学术著作集书法创作是什么是2021年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作者陈振濂。
得书感谢您对《陈振濂学术著作集书法创作是什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