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2014中国城镇家庭消费报告》是教育部项目成果,全面展现城镇家庭消费状况。
内容简介
《2014中国城镇家庭消费报告》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项目成果。全书围绕我国城镇家庭消费中的若干重要方面展开讨论,在呈现城镇家庭消费概貌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家庭消费支出及构成、家庭食品消费、家庭住房与居住服务消费、家庭耐用品消费、家庭汽车消费、家庭能源消费、家庭教育消费、家庭医疗保健消费、家庭礼仪与人情消费、家庭旅游消费、家庭宠物消费,从家庭而不是个体居民角度审视购买与消费现象,为消费和消费者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课题,为市场营销和消费者行为教学增添了新的数据与内容。
作者简介
符国群湖南人。1963年生。1983年湘潭大学数学专业毕业,1997年获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年获英国Aston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武汉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
主要研究消费者行为、品牌管理和市场营销伦理。著有《消费者行为学》、《商标资产研究》、《商标管理》等多部著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9项,企业委托项目多项。曾获武汉大学十大杰出青年、湖北省优秀教师、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等称号,有多项学术成果获省部级奖励。$$$$$主要作者简介
符国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营销科学学报》主编。曾担任武汉大学经济管理系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品牌资产、个体与家庭购买决策、家庭消费、市场营销伦理。
彭泗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市场营销系主任,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营销协会中国顾问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消费者行为、客户满意度管理和跨文化品牌管理。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章中国城镇家庭消费总论
一、基本情况
1. 家庭规模与结构
2. 家庭收入与支出
3. 家庭消费结构
二、消费环境
1. 制度环境
2. 消费文化
3. 网络购物
三、消费决策
1. 家庭消费决策特点
2. 主要决策领域
3. 夫妻角色
4. 孩子的作用
四、影响因素
1. 家庭收入
2. 家庭生命周期
3. 消费环境
五、消费趋势
1. 符号与象征性消费
2. 情感与体验性消费
3. 代际支持性消费
参考文献
第二章家庭消费支出及构成
一、家庭人均年消费支出及变动趋势
二、家庭消费结构:历史变动
三、家庭消费结构:收入的影响
四、家庭消费结构:地区差异
五、家庭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比较
1.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比较
2. 消费升级的国际经验——以美国为例
参考文献
第三章家庭食品消费
一、家庭食品消费概览
1. 总体消费规模
2. 食品消费规模与增长
3. 恩格尔系数
4. 与其他大类消费支出的比较
二、家庭食品消费结构
1. 购买数量
2. 现金支出
3. 总结
三、膳食营养状况分析
1. 当前中国的膳食营养水平
2. 我国居民膳食营养水平的历史变化
3. 当前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膳食营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四、家庭食品消费的收入水平差异
1. 以往研究的发现
2. 不同收入组家庭的基本特征
3. 不同收入组家庭恩格尔系数比较
4. 不同收入组居民食品消费比较
五、居民食品消费的国际比较
1.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概览
2. 与其他国家食品消费结构、膳食模式的比较
六、家庭食品消费行为特征
1. 家庭类型与食品消费行为
2. 家庭成员角色与食品购买决策模式
3. 家庭食品消费中的代际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章家庭住房与居住服务消费
一、住房与居住消费近十年变动情况
1.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住房消费支出
2.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居住消费支出
3. 城镇与农村比较
二、家庭住房拥有及其变动情况
1. 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拥有情况
2. 拥有不同住房间数的家庭户数变动情况
三、不同收入家庭住房和居住消费情况
1. 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居住消费现金支出
2. 不同收入等级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住房消费现金支出差异及其趋势
四、住房及居住消费的地区差异
1. 各地区城镇居民2011年的家庭人均居住消费情况
2. 各地区农村居民2011年的家庭人均居住消费情况
3. 各地区拥有住房间数的家庭户数比例情况
4. 各地区人均拥有住房建筑面积的家庭户比例
五、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结构与住房消费
1. 家庭生命周期和住房消费
2. 城乡住房需求阶段的差异比较
3. 城镇居民家庭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住房拥有情况
4. 家庭结构与住房消费
六、未来趋势与政策建议
1. 住房与居住消费的未来趋势
2. 住房与居住消费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五章家庭耐用品消费
一、城镇家庭耐用品消费基本状况
1. 中国城镇居民耐用品消费的数量稳步增长,品种持续增多,品质不断提高
2. 收入是决定居民耐用品消费最主要的因素
3. 我国耐用品消费情况地区差异明显
4. 在传统类、信息类耐用品消费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在新型高档耐用品消费方面明显不足
二、城镇家庭耐用品消费:历史变动
1. 传统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稳定上升,逐渐趋于饱和
2. 其他常用家电消费量稳步增加
3. 计算机、移动电话消费不断增长,固定电话拥有量持续下降
4. 高档消费品拥有量略有浮动,但进一步上升空间较大
5. 摩托车拥有量近十年来先升后降
6. 家用汽车拥有量逐年上升,达到普及尚需时日
三、家庭主要耐用品拥有情况:收入影响
1. 家用汽车拥有量与收入成正比,摩托车和助力车的拥有量随收入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
2. 高低收入居民家庭传统家电拥有量差别不大
3. 高档耐用品消费水平总体较低,受收入的影响不明显
4. 高收入居民家庭厨房用具更加现代化
5. 计算机、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拥有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6. 空调和沐浴热水器的拥有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四、家庭耐用品消费:地区差异
1. 东部板块耐用品消费优势明显
2. 中西部板块耐用品消费水平整体而言不相上下,局部地区耐用品拥有量中部优于西部,西部偏远地区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仍然较低
3. 东北部板块耐用品消费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家庭耐用品消费:与发达国家比较
1.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耐用品消费与英国、日本差距较大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耐用品消费与发达国家差距缩小
六、未来趋势与政策建议
1. 未来趋势
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六章家庭汽车消费
一、家庭汽车消费概况
1. 汽车消费特点
2. 消费规模: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3. 消费结构日益升级
4. 消费环境:用车成本攀升,政策约束增加
二、影响家庭汽车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
1 家庭结构与家庭角色变化共同驱动家庭汽车消费
2.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共同驱动家庭汽车消费
3. 收入水平与政策环境共同驱动家庭汽车消费
4. 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共同驱动家庭汽车消费
三、地区差异
1 城镇家庭汽车拥有量显著高于农村家庭,且两者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
2 家庭汽车保有量自东中部向西部递减,汽车消费增长呈现“北上西进”的区域转移态势
3. 各地区家庭汽车拥有量同收入水平呈现一致性关系
4. 不同地区的汽车消费偏好存在一定差异
5. 总体上看,各地区汽车社会发展指数呈改善趋势
四、未来趋势与政策建议
1. 未来的关注焦点
2. 未来的消费趋势
3. 有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七章家庭能源消费
一、城镇家庭能源消费基本状况
1. 家庭能源消费量增长迅速
2. 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清洁能源占支配性地位
3. 能源利用效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 因收入、区域、气候等因素不同而存在明显的消费差异
5. 节能意识薄弱
二、城镇家庭能源消费影响因素
1. 经济因素
2. 宣传教育与信息反馈因素
3. 心理因素
4. 家庭特征与人口统计因素
5. 经济政策因素
三、城镇家庭能源消费:历史变动及消费特点
1. 历史变动
2. 消费特点
四、城镇家庭能源消费差异:收入差异的影响
1. 消费量差异
2. 消费结构差异
3. 节能意识与节能行为差异
五、城镇家庭能源消费:地区差异
1. 消费量差异
2. 消费结构差异
3. 节能意识与节能行为差异
六、未来趋势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八章家庭教育消费
一、基本情况
1. 国家财政性经费支出情况
2. 中国家庭教育消费支出概况
二、特点及趋势
1. 教育培训市场的快速崛起增加了家庭教育消费的支出
2. 家庭教育消费支出比重和家庭的富裕程度成反比
3. 学前教育和大学教育是各教育阶段支出最多的两个阶段
4. 家庭教育消费增速明显快于家庭收入增长
三、结构及比例
四、教育不同阶段的差异
1. 学前教育阶段
2. 义务教育阶段
3. 中等教育阶段
4. 大学教育阶段
五、地区差异:基于广州和桂林的比较
1. 广州市家庭教育消费概况
2. 桂林市家庭教育消费概况
3. 广州市和桂林市的比较
六、学前和大学教育消费
1. 学前阶段家庭教育消费状况
2. 大学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消费情况
七、教育消费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
1. 国家政策
2.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
3. 家庭收入水平
4.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教育质量
5. 消费结构的变化
八、消费环境
1. 经济环境的影响
2. 技术环境的影响
3. 人口统计学环境的影响
4. 文化环境的影响
5. 政治(政策)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九章家庭医疗保健消费
一、家庭医疗保健消费概述
二、医疗服务支付模式与消费特征
1. 医疗服务支付模式
2. 医疗消费特征
三、医疗保健消费过程分析
1. 需求阶段
2. 医疗消费实施阶段
3. 医疗消费结果与评价阶段
四、各国医疗保险模式比较
1. 英国:免费医疗模式
2. 加拿大:国家卫生服务保障制度模式
3. 社会医疗保险模式(SHI)
4. 美国:自愿保险模式
5. 新加坡:强制储蓄模式
五、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
1. 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 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3. 我国医疗社会保险投保人的费用支付方式
4.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六、未来医疗保健消费趋势
1. 移动医疗消费
2. 银发医疗消费
3. 高端医疗消费的发展
4. 中医VS.西医
参考文献
第十章家庭礼仪与人情消费
一、家庭礼仪消费的分类
1. 家庭内部礼仪消费
2. 家庭对外礼仪消费(人情消费)
二、家庭礼仪与人情消费的基本状况
1. 家庭礼仪消费大幅增长的原因分析
2. 家庭礼仪消费的变化及其影响
三、家庭礼仪与人情消费的影响因素
1. 宏观因素
2. 微观因素
四、攀比与炫耀性消费
1. 概念界定
2. 攀比与炫耀性家庭礼仪消费现状
3. 攀比与炫耀性人情消费行为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4. 合理支配“人情消费”
五、婚庆及婚礼消费
1. 中国婚庆消费概况
2. 中国婚礼中的人情消费概况
六、中国城镇家庭殡葬消费
1. 殡葬消费概况
2. 殡葬消费结构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3. 全国其他地区殡葬消费的调查数据概览
4. 殡葬消费特点及原因剖析
七、研究进展与未来研究方向
1. 研究进展
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家庭旅游消费
一、城镇居民家庭旅游消费概况
1. 出游居民家庭生命周期频数分布
2. 消费动机
3. 旅游资源偏好
4. 出游方式和出游时段
5. 决策主体
6. 信息来源
二、影响家庭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
1. 经济水平与经济地位
2. 家庭结构
3. 代际“重心”的变化
4. 年龄压缩
5. 跨越空间的家庭成员流动
三、家庭旅游消费特点
1. 消费特点因阶段而异
2. 消费需求因人而异
3. 青睐体验性、参与性强的休闲自助游产品
四、家庭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1. 发展现状
2. 发展趋势
五、家庭旅游决策模型
六、家庭旅游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
1. 研究进展
2. 未来研究关注点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家庭宠物消费
一、城镇家庭宠物消费基本状况
二、宠物饲养与衍生消费
1. 宠物活体消费及市场状况
2. 宠物的生命周期价值
3. 宠物商品消费
4. 宠物服务消费
5. 宠物展会
三、宠物饲养与消费的地区差异
1. 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宠物消费差异
2. 国内宠物消费的南北差异
四、宠物购买动机与消费价值
1. 宠物购买动机
2. 宠物消费价值
五、宠物消费的社会隐患和治理
1. 宠物消费的社会隐患
2. 宠物消费的城市治理
六、研究进展与未来研究方向
1. 研究进展
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2014中国城镇家庭消费报告是201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符国群。
得书感谢您对《2014中国城镇家庭消费报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