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多位作家、批评家现场对话,传播文学并影响社会。
内容简介
作家、批评家的公共言说总能在不同层面上传播文学,潜在影响社会。本书会集韩东、徐则臣、王祥夫、李浩、弋舟、王春林、何平等十多位作家、批评家相关访谈十六篇,力图还原他们在不同场合的对话交锋。如韩东对乡土小说与前辈作家的阐释;徐则臣幽微而又深刻地绘制自我文学地图的雄心;王祥夫、李浩、弋舟对书画艺术或诸多现实的不同表意;王春林、何平对技术时代或城乡变革的坦诚言说;等等。这些现场感十足的灵动对话在不同意义上呼应文学研究、多主体的口语表达与对话交锋的生机,或能为板结的文学研究、沉寂的理论思维带来蓬勃的审美活力,为文学公共性建构提供新的生产可能。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绪论 作家访谈是发展中的文学新类型
文学纵横:乡土、文脉与世界
前言
从乡土小说、高晓声谈起
一 乡村经验对你的生活有影响,写作就会呈现不同
二 高晓声不时髦,但东西肯定能留下来
三 他们理解的成功比较单纯,就是把东西写好
四 作家写故事,首先自己得成为故事
五 最基本的是一个诚实的问题
六 好的小说没有虚荣心,又特别有章法
中西文脉与当下文学
一 小说家可以任性,导演和编剧很难任性
二 任由网络文学蔓延,对民族文化、文脉都是一种伤害
三 我之所以是我,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我有的你没有
四 个别审视比集合性、概念化谈论作家可能更有效
五 现代文学与古典传统缺乏本质性的内在关联
六 现代小说是从西方过来的,它带有侵略性
七 强调独特性时,必须要知道我们的东西从哪儿来
从乡村到城市 文学的穿越
一 乡村能更好地帮助你理解生命
二 城乡中间地带,包含了很多未知的可能
三 如果能把中关村看清楚,你就能把中国看清楚
四 不同样本,构成了文学马赛克般的城市书写
五 耶路撒冷,就是一些秘密愿望的代名词
文学是认识一个国家的重要地图
一 南京是一个文学人的福地
二 每个人物我都拿出100%的真诚和热情
三 现实逻辑无法解释的问题,需要文学来解决
四 读书就是获得他人看问题的方式
五 河流、火车,我希望它把我的想象一直带到远方
文学、世界与我们的未来
运河、花街与地方文学
文学之都:从文本出发的世界漫游
前言
摆荡中,找出文学的平衡
一 刘晓东是对琼瑶式名字的反动
二 城市书写远没有达到心目中的那种状态
三 文学一定深刻打着时代的烙印
四 乡土和城市本身就是两种系统
五 每个人都会活成审美意义上的人
越少介入性别意识可能越安全
一 一个人和城市的关系
二 孤独、忧郁,大多是日常生活常态
三 希望所有父亲都能多为自己活一点
四 日常细物拉近了我们与小说的关系
五 纸质翻页式阅读,可以培养孩子思维或性格
小说应该对人的一切保持高度敏感
一 南京非常适合文化发育、聚集与繁荣发展
二 把小说作为一个艺术品弄到最好,这就行了
三 细节是可以编的,但你对人生、人性要有深刻洞察
四 小道具会给作品增加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乡村可能才是我们的精神归宿
一 很多好作家都有几套笔法
二 现在农民对科学的掌握和学习是无法想象的
三 世俗生活与想象天堂是可以融合的
四 文学提供了与现实疏离的异样世界
散文是一个非常广阔的文体
一 笔记其实是古人非常在意的文体
二 写作《云中锦》,我有意识运用了一些小说笔法
三 在阅读、写作中寻找内心声音
大湖滋养了我的精神和文学
一 洞庭湖是我创作永不枯竭的源头
二 江湖儿女,流动性孕育出独特的地方性格
三 文学更新在于变化,变化才会有新的文学史
文学跨界:写写画画,说说聊聊
前言
通达于艺而游手于斯
点与线是中国书画的舍利子
这个时代,通才意味着庸才
美是对平庸的一种拯救
附录 主要受访人简介
后记
当代作家十六谈是202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徽昭著。
得书感谢您对《当代作家十六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