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社会的此岸确证:科学共产主义的在场与出场

理想社会的此岸确证:科学共产主义的在场与出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历史唯物主义解读交往思想,探讨科学共产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内容简介

本书在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内解读马克思交往思想的本真意蕴,比较分析了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梳理出当代视野中的交往实践观,作为一种蕴含辩证法精神的整体性实践,进而在现实性上把共产主义在场的“三个维度”融通在“现实人”的对象性活动中,推动科学共产主义的时代出场。藉此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辩证统一“内生逻辑”及其“世界历史”意义。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

目录

导论 在场与出场:理想社会何以确证

一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二 相关研究成果概述

三 研究框架、方法及探索重点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说明

第一章 科学共产主义在场的三维视界

第一节 价值维度: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第二节 过程维度:在场的自由自觉的现实运动

第三节 境界维度: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双重跃升

第二章 科学共产主义出场的交往实践论

第一节 马克思交往实践思想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马克思交往实践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马克思交往实践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马克思交往实践思想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科学共产主义出场的交往行动论

第一节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缘起

第二节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思想关联:在哈贝马斯与马克思之间

第四章 科学共产主义出场的实践辩证法

第一节 交往实践范畴与生产实践范畴

第二节 主体性哲学与交往实践辩证法

第三节 当代交往实践观的方法论维度

第五章 科学共产主义出场的整体实践确证

第一节 整体实践与“四大生活”的有机生成

第二节 交往实践辩证法与对象性活动的辩证展开

第三节 交往实践合理化与社会形态的动态发展

第四节 交往实践合理化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六章 三个面对: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的主体向度

第一节 坚持“三个面对”的中国发展道路探索

第二节 坚持“三个面对”的时代价值蕴涵

第三节 坚持“三个面对”的未来实践指向

第七章 辩证否定思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出场

第一节 辩证法的批判本性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

第二节 辩证否定思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

第三节 辩证否定思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出场

第八章 社会工程思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实践

第一节 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的相互僭越和边界自觉

第二节 运用社会工程思维发展社会主义的比较优势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全面”辩证实践

结语 新时代建构美好生活的中国方案

一 时代前行中的“真理之光”

二 实践探索中的“中国道路”

三 时代发展中的“中国方案”

四 理论自觉中的“中国话语”

五 开放研究中的“学理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

理想社会的此岸确证:科学共产主义的在场与出场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占虎。

得书感谢您对《理想社会的此岸确证:科学共产主义的在场与出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屯堡社会如何可能:基于宗教视角的考察 电子书
本书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深入系统地考察了屯堡的社会结构与文化生活,全面地梳理了屯堡社会的文化形态及其具体内容,展示了一系列与宗教相关的社会文化生活,通过屯堡宗教的视角,探讨“社会如何可能”这一主题。本书呈现了特殊的中国本土案例,提供了不同的分析基础和向度,形成对将宗教区分为制度性宗教与民间信仰的二分法定式的新的研究视角。
景观社会中的“异轨”与突围 ——居伊·德波哲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居伊·德波,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许多学者挥之不去的思想他者。德波的美学政治实践、情境主义国际与1968年左翼运动、景观社会批判、综合景观理论等,都成为了这批在1968年左翼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学者不断回溯的主题。然而,在我们过往关于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的过于聚焦化的研究中,而对其景观社会理论也由于缺少思想史谱系的回溯,而被视为是从天而降的作品,全景式的德波思想形象恰恰被遮蔽了。因此,本书正是要从德波所
适生于社会科学的因果理论和因果推理 电子书
本书以社会科学哲学中的可操控性理论和机制论的对立和互补理论为主线,从证据理论的角度分析两者在因果性问题上的融贯,以概率论为基础探讨推进因果推理的路径,并在因果建模的实践中深化对因果性概念的理解。
阿多诺的社会学.现代社会政治理论译丛 电子书
本书提供了对于阿多诺社会学思想的第一个英语阐释,通过六个主题对阿多诺的社会学进行了解读:使资本主义社会概念化的问题;经验研究;理论分析;社会批判;社会学文本;以及非社会性的问题。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电子书
本书涉及“儒学的形态”和“儒学的开展”两大议题,清晰展示了作者的哲学思考轨迹,即从“生活儒学”到“生生之学”。作者在思考儒学开展方向的过程中,逐渐转入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而在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过程中,又发现了儒家“生生”理念。其认为,“生生”才是儒家思想的生命和源泉。作者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儒学积极健康发展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