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是孙周兴、汪民安、关子尹等中国学者与福尔克尔·格哈特、汉斯·费格、克劳斯·齐特尔等外国学者共同研究探讨“尼采与启蒙”的结晶。
内容简介
尼采与启蒙以及启蒙运动的关系殊为复杂。按说尼采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主义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的批判者和反动者,故无论如何都堪称一个“启蒙的敌人”或者“反启蒙者”,然而尼采又曾明确地申言要唤回启蒙精神,继续推进启蒙的事业。
尼采是一个启蒙主义者吗?若然,那是何种意义上的启蒙主义者?
本书集录了孙周兴、汉斯·费格等国内外学者对这一话题的探讨。
作者简介
编者孙周兴,1963年生,浙江绍兴人。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质学系,获理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任浙江大学教授;1999—2001年在德国Wuppertal大学从事洪堡基金课题研究;2002年起任同济大学教授;现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讲座教授,兼任同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学院院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现象学、艺术哲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第一编 尼采与现代性批判
尼采与悲剧时代
一 背景
二 《悲剧的诞生》中是否有一种“神义论”?如果有,是什么意义的?
三 尼采对“悲剧时代的哲学”的构思:宇宙义论的一个未完成的尝试
四 从中国观点做出的一些反响
五 结论:从神义论,到宇宙义论,以至于人义论
寻找尚未界定的自由
一
二
三
四
五
音乐的隐喻
重复是否存在?
《瓦格纳事件》与颓废问题
一 引言
二 艺术家的堕落和表演者问题
三 艺术的堕落和颓废问题
四 瓦格纳事件之为幸事
第二编 尼采与启蒙之辩
“自由的精神”
引言
一 “自由的精神”作为核心主题
二 一个含混概念的起源和采用
三 对“自由的精神”的接纳
四 自由作为精神的特权
五 “自由的精神”在实存层面的登场
六 诀别的姿态
七 关于“自由的精神”有资格得到的批判
“反思的自我否定”还是激进的启蒙?
一 神话、启蒙与科学
二 自由精神的自身扬弃
尼采和“道启蒙”
一 魔
二 尼采在印度
三 尼采作为佛陀作为尼采……相同者的永恒回归
四 道启蒙
五 神风佛教
六 (非)能指的永恒轮回
七 结束语
视角的启蒙
一 《论道德的谱系》第3章第12节初探
二 《谱系》第3章第12节前后的视角转移
三 《谱系》后续行文中的“心理学”和“生理学”视角
四 “认识者”视角与真理意志的自我扬弃
五 再论《谱系》第3章第12节:关于视角论题的视角化
六 论“生理学”/“心理学”和“苦修主义”/“非苦修主义”这两种视角差异之间的关系
七 总结:自我关涉的视角启蒙
启蒙作为缓和?
第三编 尼采与中国启蒙
尼采的启蒙悖论与中国启蒙运动
一 “我反对卢梭的18世纪”
二 精神大贵族伏尔泰:“碾碎贱民!”
三 “我是光明:呵,但愿我是黑夜!”
四 尼采与中国的启蒙问题
五 尼采又热了,意味着什么?
尼采如何对待启蒙?
一
二
三
论“权力意志”与“启蒙”之共属性,以海德格尔的尼采争辩作为探讨视域
一 海德格尔的尼采争辩
二 海德格尔在西方形而上学的脉络中分析尼采思想
三 尼采思想嵌入柏拉图主义,以价值设定作为中介
四 “权力意志”与“启蒙”之共属性
五 兼论海德格尔的尼采接受在中国台湾之发展
“错置的塔木德”
一 隐微主义尼采读法及其解释学前提
二 尼采那里的exoterisch/esoterisch区分
编后记
尼采与启蒙:在中国与在德国是202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孙周兴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尼采与启蒙:在中国与在德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