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图文并茂,紧跟创新创业领域前沿热点。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15个模块,涵盖创业本领与创业精神,寻找创业合伙人,构建创业团队,商业模式创新,商业计划与创业方法,创新创业与创利,创业融资,创业营销,创业机遇,创业风险,赛教结合与敢闯会创,产业数智化带动创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成功,创业标杆:隐形冠军,元宇宙产业链创业等模块,注重科学性、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本书的编排融入作者多年来从事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管理专业教育的经验,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紧跟创新创业领域的前沿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作者简介
编者顾颖,博士,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PREFACE
《创新创业新思维与新实践》序言 PREFACE
MODULE 1 模块1 创业本领与创业精神
1.1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1.1.1 业态巨变与创新创业教育
1.1.2 大学是创新创业培育的“国之重器”
1.1.3 大学生成长与创新创业人才培育
1.1.4 课程思政与大学生素质
1.2 企业家本领与创业精神
1.2.1 创业者向企业家学习什么
1.2.2 企业家的人格与价值观
1.2.3 企业家类型与创业行为
1.2.4 什么性格的人更适合创业
1.3 企业家精神与价值创造
1.3.1 创业原动力与企业家精神
1.3.2 企业家信念与意志力
1.3.3 企业家的创造能力
1.4 选择创业还是选择就业
1.4.1 价值观不同则选择不同
1.4.2 责任不同则收获不同
1.5 认知创业的成功与失败
1.5.1 企业家成功的要素和品质
1.5.2 创业持续成功的关键:心理韧性
1.5.3 不怕失败的创业才可能成功
MODULE 2 模块2 寻找创业合伙人
2.1 公司治理与合伙创业优势
2.1.1 传统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
2.1.2 职业经理人可以共创、共享但难以共担
2.2 创业需要事业合伙人
2.2.1 合作和合伙的区别
2.2.2 合伙创业的“人合”与“资合”
2.3 合伙动能机制与公司成长
2.3.1 合伙动能机制的形成
2.3.2 合伙创业的“控制”与“失控”
2.3.3 合伙创业利益分配理念: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2.4 阿米巴经营模式:人人做经营者
2.4.1 什么是阿米巴经营模式
2.4.2 阿米巴经营模式的过程管理
2.4.3 阿米巴经营模式落地
2.4.4 阿米巴经营模式的借鉴
2.5 利益分配机制决定合伙制成败
MODULE 3 模块3 构建创业团队
3.1 创业的商业逻辑和目标
3.1.1 创业的商业逻辑
3.1.2 创业的目标
3.2 创业团队的力量和价值
3.2.1 什么是创业团队
3.2.2 创业团队的分类和特点
3.2.3 创业团队的力量
3.2.4 优秀创业团队的价值
3.3 优秀的创业团队需要什么
3.3.1 团队要有共同奋斗的目标
3.3.2 团队要有能够胜任的带头人
3.3.3 团队成员各有所长
3.3.4 团队成员要有创造力
3.3.5 团队成员要有合作精神
3.4 如何避免创业团队分崩离析
3.4.1 团队冲突的主要表现
3.4.2 解决团队冲突的方法和理念
3.5 创业团队的灵魂:团队精神
3.5.1 什么是团队精神
3.5.2 团队精神的作用
3.5.3 “狼性文化”与团队精神
MODULE 4 模块4 商业模式创新
4.1 商业模式的内涵和本质
4.1.1 什么是商业模式
4.1.2 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价值创造
4.2 企业赋能:商业模式创新
4.2.1 企业经营的商业逻辑
4.2.2 商业模式理论与实践
4.3 商业模式画布与需求“痛点”
4.4 “互联网+”商业模式
4.4.1 新商业模式的形成
4.4.2 用户为本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4.5 商业模式决定创业成败
4.5.1 商业模式与价值创造
4.5.2 “用户为王”的商业模式
MODULE 5 模块5 商业计划与创业方法
5.1 创业需要商业计划书
5.1.1 商业计划书的含义
5.1.2 商业计划书的作用
5.2 投资人对商业计划书的看点
5.2.1 战略定位
5.2.2 业务系统
5.2.3 关键资源和能力
5.2.4 盈利模式
5.2.5 自由现金流结构
5.2.6 企业价值
5.3 商业计划书的编写与完善
5.3.1 商业计划书的六要素
5.3.2 编制商业计划书的框架
5.3.3 商业计划书的完善
5.4 商业计划中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新方法
5.4.1 “反向孵化”创业模式
5.4.2 精益创业
5.4.3 设计思维创业
5.4.4 众包模式创业
5.4.5 第一性原理创业
5.5 创业找项目:样本和评价
5.5.1 “小本”创业项目和评价
5.5.2 互联网创业项目和评价
5.5.3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项目及评价
MODULE 6 模块6 创新创业与创利
6.1 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
6.1.1 经济学视角:创新带来经济增长
6.1.2 管理学视角:资源整合和创造新价值
6.1.3 创新驱动发展和价值创造
6.2 创新创业的商业价值
6.2.1 企业家是技术成果的最佳经营者
6.2.2 斯坦福大学的“实战”创业公开课
6.3 开放式创新:众包模式
6.3.1 互联网助力开放式创新
6.3.2 众包模式的创新特点
6.3.3 众包模式的优势
6.4 培育创新思维的方法
6.4.1 以色列诺奖得主谈创新与创业
6.4.2 培育创新思维的几种方法
6.5 创利是创新创业的动能
6.5.1 创业企业如何建立产品的竞争优势
6.5.2 创业者“懂得经营”更容易成功
6.5.3 “以弱胜强”:创业企业成长的硬道理
6.5.4 利益分配机制是创业动能的保障
MODULE 7 模块7 创业融资
7.1 创业融资渠道的分类和特点
7.1.1 亲情融资
7.1.2 银行贷款
7.1.3 风险投资
7.1.4 互联网融资
7.1.5 其他渠道的融资
7.2 投资人看点和投资决策
7.2.1 创业投资的逻辑:人与事的匹配性
7.2.2 投资人对商业计划书的关注点
7.2.3 商业计划书如何打动投资人
7.3 如何通过股权融资获得资本
7.3.1 资本的本质
7.3.2 资本逻辑与企业价值
7.3.3 融资路演
7.4 股权融资与股权分配
7.5 融资问题影响合伙创业成败与合分
7.5.1 合伙创业中的股权分配问题及对策
7.5.2 “新东方三驾马车”的合与分启示
MODULE 8 模块8 创业营销
8.1 从传统营销到现代营销
8.1.1 营销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
8.1.2 营销理论、方法与实践
8.2 竞争战略与利基战略
8.2.1 竞争战略下的市场营销
8.2.2 利基战略下的市场营销
8.2.3 中小企业的特色营销
8.3 互联网平台与新媒体营销
8.3.1 市场营销环境的巨变
8.3.2 O2O营销模式及案例分析
8.3.3 社会化媒体营销
8.4 创业营销的策略和手段
8.4.1 创业营销的关键环节
8.4.2 创业营销的手段与技巧
8.4.3 创业营销的误区
8.5 创业网络营销与策划
8.5.1 创业网络营销是什么
8.5.2 创业网络营销环境的剧变
8.5.3 创业网络营销的策划与推广
8.5.4 创业网络营销“三式”
MODULE 9 模块9 创业机遇
9.1 创业机遇的基本来源
9.1.1 问题
9.1.2 变化
9.1.3 创新
9.1.4 竞争
9.2 核心机遇:变化和创新
9.2.1 机会来自外部变化
9.2.2 机会来自意想不到的事情
9.3 机遇识别与商机能力
9.3.1 创业机会源于创意
9.3.2 创业机会的认知
9.3.3 商机能力的培养
9.4 大数据商业价值与创业机遇
9.4.1 大数据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机会
9.4.2 大数据的商业价值与应用
9.5 特殊机遇和现实机遇
9.5.1 经济转型的机遇
9.5.2 创业促进政策的机遇
9.5.3 优质服务中的机遇
9.5.4 技术创新的机遇
9.5.5 全球化劳动分工的机遇
MODULE 10 模块10 创业风险
10.1 企业盲目扩张的风险
10.1.1 什么是企业扩张风险
10.1.2 小企业“增长”的风险
10.1.3 大中型企业扩张的风险
10.1.4 企业扩大市场地位的风险
10.1.5 企业硬件资产成本的风险
10.2 企业人本管理的风险
10.2.1 创始人不能应变而变
10.2.2 关键员工的管理风险
10.2.3 员工素质不能持续提升
10.3 企业经营的多面风险
10.3.1 市场营销缺陷的风险
10.3.2 资金筹措和成本控制的风险
10.3.3 细节管理与执行力的风险
10.4 融资错乱的法治风险
10.5 跨国经营的商业风险
10.5.1 跨国经营的多层面风险
10.5.2 跨国经营的风险防控
MODULE 11 模块11 赛教结合与敢闯会创
11.1 以赛促教与人才培养
11.1.1 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
11.1.2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成绩
11.1.3 赛教结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11.1.4 高校是创新人才培育的主阵地
11.2 高校主赛道设置和要求
11.2.1 高校赛道设置
11.2.2 参赛项目要求
11.2.3 参赛项目聚焦科教融汇
11.3 评审规则和评审重点
11.3.1 评审要点
11.3.2 专家评审重点
11.4 赢得大赛的办法和策略
11.4.1 组建参赛项目和团队
11.4.2 项目团队的学习和训练
11.4.3 应对评审专家的策略
11.5 国创大赛金奖项目评价
11.5.1 国创大赛金奖项目的“商业计划书”
11.5.2 参赛项目评价
MODULE 12 模块12 产业数智化带动创业
12.1 环境巨变与商业新格局
12.1.1 数智化改变生活和工作方式
12.1.2 数智化改变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
12.1.3 数智化下企业的经营格局
12.2 产业数智化转型与战略
12.2.1 数智化的本质特征
12.2.2 数智化转型的方略
12.3 中国产业发展与国际竞争
12.4 中国优势产业案例分析
12.4.1 中国与欧美产业竞争的焦点
12.4.2 中国的优势产业
12.5 中国产业链与创业新机遇
12.5.1 新兴产业发展理论和政策支持
12.5.2 中国产业数智化的未来
MODULE 13 模块13 技术创新与商业成功
13.1 认知技术与商业的关系
13.1.1 创新思想与改变行动
13.1.2 科技创新的“金字塔”与商业化
13.1.3 技术与商业的协同风险
13.1.4 技术与商业的求同存异
13.2 技术商业化途径与难点
13.2.1 技术商业化的途径
13.2.2 技术商业化的难点
13.3 新兴技术成熟度与商业化
13.3.1 新兴技术的三大主题
13.3.2 沉浸式体验不断发展和扩展
13.3.3 AI自动化提速
13.3.4 技术人员交付得到优化
13.4 新能源技术与商业革命
13.4.1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新能源中心”
13.4.2 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发展
13.4.3 核能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发展
13.5 技术价值在于商业成功
13.5.1 技术成果的商业化风险
13.5.2 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关键作用
MODULE 14 模块14 创业标杆:隐形冠军
14.1 隐形冠军与专精特新
14.1.1 隐形冠军产生的根源和特征
14.1.2 隐形冠军企业不是独角兽企业
14.1.3 中国式隐形冠军:专精特新
14.2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
14.2.1 德国隐形冠军的共同特征
14.2.2 隐形冠军:卓越的文化和走自己的路
14.2.3 隐形冠军行业和产品的多样性
14.3 中国专精特新企业
14.3.1 隐形冠军的中国实践:专精特新
14.3.2 专精特新企业的成功法则
14.3.3 中国高科技创新企业的“榕树模式”
14.3.4 “中国造隐形冠军”的特质:“五稳”致远
14.3.5 中国专精特新企业案例
14.4 日本专精特新企业
14.4.1 日本“长寿企业”大国的秘密
14.4.2 日本专精特新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14.4.3 如何造就“专精特新”企业
14.5 “创业王国”与商道智慧
14.5.1 “创业王国”以色列的创新创业精神
14.5.2 商道智慧故事集萃
MODULE 15 模块15 人工智能技术创业
15.1 元宇宙产业与产业链
15.1.1 什么是元宇宙产业
15.1.2 什么是元宇宙产业链
15.1.3 元宇宙产业机遇和风险
15.2 大模型与人工智能
15.2.1 云计算到大模型的进化
15.2.2 大模型带来三大革命性的变化
15.2.3 大模型发展的历程:从起源到领先
15.3 大模型进化、开发与评测
15.3.1 大模型家族和进化
15.3.2 大模型的开发策略
15.3.3 大模型效能的评测方法
15.4 重构数智商业新生态
15.4.1 模型即服务的商业应用
15.4.2 大模型驱动的行业变革
15.4.3 商业生态的智能化重构
15.5 当下与未来的创业之星
15.5.1 智能制造及服务
15.5.2 绿色科技
15.5.3 药物和医疗器械研发及商业化服务
15.5.4 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
15.5.5 医疗、诊断及检测
15.5.6 自动驾驶
15.5.7 农业现代化
15.5.8 消费及其他
15.5.9 航空航天
后记 POSTSCRIPT
参考文献 REFERENCE
创新思维与创业实战是2024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顾颖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创新思维与创业实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