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从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牌塑造,城市社会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与总结,适时填补部分学术空白,并提出适合中国滨海城市的宜居建设评价体系。
内容简介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纵深发展的今天,具有强大影响力与辐射力的滨海城市须得到充分的重视与研究。滨海城市独特的发展定位,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城市文化内涵的增强,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塑造及环境生态的保护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传统城市相比,滨海地区城市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其多样性表现在因地域、文化、经济、人口等方面的不同而带来的城市定位与形象的差异。其复杂性表现在除城市普通工业与居住功能外,区域经济中心、交通枢纽、水产养殖、旅游度假、沿海景观等是滨海地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城市建设的同时又需充分考虑区域水环境保护与安全。因此,城市发展不能单纯遵循传统城市建设思路。
滨海城市的发展不仅要与内陆城市建设区别对待,具体的滨海城市更是要根据现有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针对性的思路调整。针对中国内地典型滨海城市,国际著名滨海城市以及中国澳门,本书涵盖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牌塑造,城市社会文化建设、滨海旅游产业发展、城市形象创新、城市市政管理、 社会民生改善、历史遗产保护、城市新区建设、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防灾管理、滨水环境保护、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为今后相关领域的深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促进中国滨海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
编者吴尧,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建筑设计方法与理论研究、城市规划设计方法与理论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先后出版专著教材十余部、发表论文数十篇。研究成果曾获得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著作类优异奖,香港特区建筑师学会年度较佳研究论文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三等奖,江苏省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辅文
顾问委员会
编委会
主要编撰者简介
摘要
序言
Ⅰ 总报告
B.1 中国滨海城市宜居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及方法
一 引言
二 基本概念
三 文献分析
四 评价方法
五 评价模型
六 评价层次和要素
七 讨论和结论
Ⅱ 城市评价篇
B.2 大连:城市旅游发展、经济产业优化与城市风貌营造
一 大连城市发展的特征
二 城市发展实践
三 城市风貌营造
B.3 天津:基于区域生态协同的滨海城市新区规划策略
一 引言
二 区域协同下的渤海湾海陆生态发展与保护策略
三 基于海洋生态的城市滨海区域开发
四 滨海新区围填海现状与改进策略
五 慢行空间系统案例——中新生态城
六 结论
B.4 青岛: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
引言
一 青岛市规划与建设历程
二 青岛新版规划介绍
三 崂山生态区规划
四 海域海岸带建设
五 结语
B.5 上海:新城区建设、社区发展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一 上海城市规划建设的阶段性特征
二 规划实践案例分析
三 上海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主要转变
B.6 厦门:城中村改造、岛内外村镇建设和城市发展
一 引言
二 厦门的城中村及改造
三 厦门的岛外村镇建设
四 厦门城市发展
五 结语
B.7 深圳:智慧城市、城市更新与城市营销
一 深圳城市发展历程及阶段性特征
二 深圳智慧城市建设
三 深圳城市更新
四 深圳城市营销
五 深圳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与未来展望
B.8 三亚:热带海岛滨海旅游发展、城市形象塑造与城市休闲区建设
一 三亚热带海岛资源特征
二 三亚热带海岛城市形象塑造
三 三亚城市度假休闲区建设
B.9 台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运河环保与新城区建设
一 前言及文献综述
二 研究地点
三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气候变化对古建筑保护的影响
四 运河微气候环境:海陆风对都市热岛的缓解
五 都市更新建设:滨水空间的都市更新开发计划
B.10 香港、澳门及大湾区:高效城市运营与管理、国际都会旅游与城市生态保护
一 背景
二 回顾大湾区的主要基础设施发展
三 文献回顾
四 分析方法
五 结论
B.11 澳门:世遗古迹保护、旅游中心建设与港珠澳联结
一 引言
二 世遗古迹保护
三 旅游中心建设
四 港珠澳的联结
五 结语
Ⅲ 附录
B.12 中国滨海城市发展大事记(2012~2018)
一 滨海城市总体大事记
二 三个海洋经济圈发展大事记
三 重要城市发展大事记
Abstract
Contents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中国滨海城市发展报告(2018~2019)(滨海城市蓝皮书)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吴尧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滨海城市发展报告(2018~2019)(滨海城市蓝皮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