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全2卷)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全2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学术上厘清历史事实,交换关于历史认识的意见,分析历史认识的差异与问题,缓解围绕历史问题的对立情绪,加深两国和平友好关系。

内容简介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学者间的冷静的研究,首先从学术上厘清历史事实,交换关于历史认识的意见,分析历史认识的差异与问题,以缓解围绕历史问题的对立情绪,增进两国的交流,加深两国间的和平友好关系。

作者简介

主编步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首席委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序言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前言

古代史卷总论

序章 古代东亚世界中的中日关系

序章

前言

一 中日人种起源之分析

二 关于中日古代文化关系之分析

三 关于古代日本文化独自性之分析

四 东亚册封体制与中日关系

结语

第一部 东亚国际秩序与体系的变革

第一章 7世纪东亚国际秩序的创立

前言

一 早期东亚国际关系

二 白江口之战与东亚国际关系

三 新罗统一对东亚国际关系的影响

四 渤海国的建立与东亚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

第二章 15、16世纪的东亚国际秩序与中日关系

前言

一 明代朝贡体制

二 中日封贡关系

三 东亚区域贸易

四 丰臣秀吉冲击地区秩序

第二部 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日本文化的创造性发展的诸形态

第一章 思想、宗教的传播与变化

前言

一 古代中国文化传入日本

二 古代日本引进中国文化过程中的变通与创造

三 日本文化的形成及其特点

四 古代中国文化与日本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二章 人与物的移动

前言

一 大陆移民的东渡

二 信息传递与物品流通

三 唐人东渡的背景及动机

四 中日之间的“书籍之路”

第三部 中日社会的相互认识与历史特质的比较

第一章 中国人与日本人的相互认识

前言

一 古代中国人对日本认识的概况和特点

二 中国古代纪传体正史对日本的记载

三 古代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日本形象

四 明清私人著作中的日本认识

五 古代中日相互认识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第二章 中日政治、社会构造的比较

前言

一 皇帝与天皇

二 科举制与日本

三 唐、日律令制与土地制度

四 中央集权制与幕藩体制

序章 古代中近世東アジア世界における日中関係史

序章

前言 友好两千年再考

一 共同研究题目的设定及讨论经过

二 克服一国史史观

三 历史教科书所见日中关系史

四 中国文明与东亚之海

结语 对共有前近代历史认识的展望

第一部 東アジアの国際秩序とシステムの変容

第一章 7世紀の東アジア国際秩序の創成

前言

一 倭国“自立化”的过程

二 4~6世纪朝鲜、中国出现中华意识

三 7世纪初遣隋使阶段的倭国与中国的关系

四 倭国与唐朝“争礼”

五 唐、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动向与白村江之战

六 世界秩序的变化

第二章 15世紀から16世紀の東アジア国際秩序と日中関係

前言

一 编入册封体制

二 勘合贸易与地域间交流

三 趋向“世界史”

第二部 中国文化の伝播と日本文化の創造的発展の諸相

第一章 思想、宗教の伝播と変容

前言

一 国号、王号、元号的制定与六国史的编纂

二 儒教思想的接受与咀嚼

三 佛教人士的往来

四 朱子学的传播与日本的特色

五 “三教”观念与道教、神道

附 关于风水

第二章 ヒトとモノの移動

一 经济史的角度

二 从美术史角度看的人与物的移动

第三部 日中両社会の相互認識と歴史的特質の比較

第一章 日本人と中国人の相互認識

一 古代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

二 江户时期的中国认识

第二章 日中の政治·社会構造の比較

前言

一 关于王权与政治制度的比较

二 关于身份制度和社会流动性的比较

结语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全2卷)是201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步平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全2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