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贵州人,喜欢把婚礼称为“喝喜酒”。本书以苗族、侗族、布依族三个人口较多的民族为例,向你介绍少数民族婚礼。书中将贵州高原的村寨文化、建筑文化、节日文化、婚恋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全方位地展示出来。
内容简介
“喝喜酒”,是人生的欢乐,婚礼是人生大事,而婚俗,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镜像,投射出一个民族、一个区域的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影像。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该民族的历史源流、建筑文化、节日文化、婚恋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通过一场“喜酒”全方位地展示给读者,勾画出独具特色的多彩贵州。
作者简介
作者吴正光,湖南凤凰苗族人,历任贵州省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省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主要著作有《贵州古建筑》《贵州的桥》《十进侗寨》《屋里屋外话苗家》《中华古村落大系·贵州卷》《沃野耕耘——贵州民族文化遗产研究》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篇 苗族
一 苗族的历史源流
苗族是蚩尤的后代
苗族长时期远距离大规模迁徙
苗族有一百多个支系
二 苗族的居住文化
吊脚楼上安装美人靠,那就一定是苗族民居
婚姻问题必须到不同姓氏的村寨去解决
三 苗族的婚恋教育
姑娘不绣花,找不到婆家
服装工艺是衡量新娘智商的尺度
不同服饰互不婚配
四 苗族的恋爱活动
学走路就开始学跳舞,学讲话就开始学唱歌
赶场为青年交往提供了条件
节日是为恋爱和婚姻设计的
苗族芦笙会讲话
花山堪称竞技场
“姊妹饭”里有情书
婚恋不成,信物可以留作纪念
今生今世无缘,到另外一个世界再见
五 武陵山区的苗族婚礼
武陵山区的苗族服装独树一帜
画“把曲”,画得越黑越是吉利
新娘可以“银饰太少”为借口拒绝出门
婚礼上,“帐沿”是最为受人瞩目的
“吵酒”重在热烈,越是疯狂越好
几个歌队同堂对歌,歌声此起彼落
通过一场婚礼,几多爱情之花含苞待放
春社饭与清明粑是春季婚礼的首选食品
六 苗岭山区的苗族婚礼
苗岭山区的苗族妇女特别重视发型头饰
新娘出嫁前夕,曾与她有过“艳遇”的男友前来祝贺
不得滥收彩礼,违者要受处罚
五花八门的婚礼酒,让人应接不暇
小道婚礼,先办婚事后提亲
生育后,把婚礼酒与生育酒合在一起喝
苗岭山区的苗族婚宴,绝对少不了鱼
第二篇 布依族
一 布依族的历史源流
百越民族的后裔
大多居住在水边
村民信仰多神教
二 布依族的居住文化
多姿多彩布依房
三 布依族的恋爱活动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
布依族的赶表浪哨
布依族的赶桥习俗
四 布依族的婚礼习俗
布依族的结婚礼仪
布依族的婚宴饮食
布依族的婚礼服饰
第三篇 侗族
一 侗族的历史源流
侗族是从“百越”族群发展而来的
古代侗族地区曾以“峒”为行政单位
贵州侗族分为“南侗”“北侗”两大部分
二 侗族的居住文化
“南侗”“北侗”民居各有特色
粮仓建在鱼塘上,是鱼米之乡的形象标志
稻鱼鸭共生系统是农业文化遗产
围绕鼓楼建房,强烈体现民族凝聚力
风雨桥形式多样,功能独特
鼓楼、花桥、戏楼,构成侗寨的“心脏”
三 侗族的婚恋教育
侗寨孩子从小就学唱歌
侗寨拥有许多歌队
男女分别组队
四 侗族的恋爱活动
“行歌坐月”
“爬窗探妹”
“喝姑娘酒”
对歌为择偶创造条件
外出演戏,也要对歌
芦笙比赛,意在对歌
斗牛是为了走亲戚,为青年交往提供契机
勇敢者的运动,侗族抢花炮与侗族摔跤
讨葱蒜
游花园
不同辈分,不能对唱情歌
五 侗族的结婚礼仪
内姓不同,可以通婚
结婚之前,先行订婚
结婚仪式,气氛热烈
以“阻拦进寨”的特殊方式隆重迎客
“坐中柱”与“不坐家”
“养女还舅”有遗风
部分地区有“夜娶”“夜嫁”的习惯
古代乡规民约对送礼有明确规定
最具代表性的婚宴食品是腤鱼和打油茶
参考文献
绘画说明
后记
喝喜酒是2015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正光。
得书感谢您对《喝喜酒》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