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韦伯社会理论比较研究

马克思与韦伯社会理论比较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围绕现代性批判的问题域,深入阐释了马克思与韦伯的现代性社会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地比较。

内容简介

本书将现代性批判确立为马克思与韦伯思想共同的问题域,充分利用马克思与韦伯各个时期的主要著作来把握其理论发展的逻辑线索,而不是依据某一时期的某种观点,或者是某一著作中的某一论断,力求实现一种总体性的比较研究,从而避免了以往研究的“零散”状态。

作者简介

作者郑飞,河南省平顶山市人,出生于1982年3月。2000年至2009年,在南开大学哲学系学习,先后获得哲学学士、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编审,从事《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报》等的编辑工作。研究专长为马克思与韦伯比较研究、经典社会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序言:走近真实的马克思与韦伯

导论

第一章 现代性批判:马克思与韦伯比较研究的问题域

第一节 马克思与韦伯比较研究的前提

第二节 现代性批判的问题域

第二章 现代性批判的存在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现代性存在论基础的研究

第二节 韦伯关于现代性存在论基础的研究

第三节 现代性存在论基础的同与异

第三章 现代性与意识形态批判

第一节 马克思与意识形态批判

第二节 韦伯与意识形态批判

第三节 对马克思与韦伯意识形态批判的比较

第四章 社会关系领域的“物化”与社会批判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

第二节 韦伯的社会批判理论

第三节 对马克思与韦伯社会批判理论的比较

第五章 生产过程领域的“物化”与技术批判

第一节 马克思对生产—技术的追问

第二节 韦伯与技术批判理论的兴起

第三节 马克思与韦伯技术批判的比较

第六章 马克思与韦伯比较的效应史考察

第一节 从经典社会理论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二节 探寻马克思与韦伯综合的可能性视域

第三节 韦伯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第四节 “韦伯命题”与复杂现代性

结语

附录:在马克思与韦伯之间

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

从异化到物化:马克思的现代性社会关系批判

马克思与技术批判

意识形态批判的谱系:马克思、韦伯与卢卡奇

文化论与制度论的统一:论韦伯学说的思想主题

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论韦伯的文化论研究

现代性辩证法视野中的现代性批判:卢卡奇哲学思想评析

启蒙: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复杂性理解

参考文献

后记:在学术与政治之间

马克思与韦伯社会理论比较研究是2019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郑飞。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与韦伯社会理论比较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马克思道德理论与现实 电子书
本书依据“历史和实践的观点”,从隐含在马克思思想中的道德元素出发,辨析了对马克思道德理论的各种误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与道德的兼容性”,通过对“马克思的道德批判”的文本分析和逻辑建构,重构了马克思的道德理论,并以此观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课题。
法典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与波兰的比较 电子书
2017年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在北京举办了第三届中波比较法研讨会。本次会议以“立法、法典化与解法典化”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中国和波兰的学者对中波两国的立法理念、立法技术及立法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讨论了法典化的理论与实践。本书是本次会议优秀论文的成果,以中国和波兰比较法为视角,不仅探讨了两国在立法、法典化和解法典化方面的最新理论和实践,还比较分析了在民法、行政法、环境法、劳动法和法制史等领域的最新
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 电子书
从理论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思想体系的重要标志和鲜明立场;从实践方面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阶级阶层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本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就我国社会中阶级结构和工人阶级内部阶层结构的变化,就各个阶级阶层收入分配关系的变化,就企业内部劳资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城市化进程中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分十章,具体内容包含世界观与实践、人与社会历史、社会形态与社会发展规律、自然与人的活动、辩证法与认识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理论、资本与资本主义批判、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等。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 电子书
衣俊卿、胡长栓等著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精)》采取史论结合的研究范式,以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文化自觉为基础,从文化存在的多维理论视野出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文化研究上的创新,梳理了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依据历史脉络的层层揭示,提炼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点和价值诉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思想内涵和发展线索,并在比较学视野中凸显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特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