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论中国传统法律韦伯比较社会学的批判

韦伯论中国传统法律韦伯比较社会学的批判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中国传统法律为例,说明了韦伯对中国传统法律与司法审判的看法的误解与限制。

内容简介

 长久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一直受到韦伯比较社会学里对比中西社会与文化的影响:为了彰显现代西方的独特类型,韦伯将中国作为对比类型的传统社会的代表,在混同文化内的比较与文化间的比较的情况下,中国传统宗教、法律、经济与政治等秩序的发展阶段便被等同成西方中世纪的发展阶段,明显落后西方现代社会。

本书以中国传统法律为例,尝试对韦伯提出批判:在社会学方法论上,指出了他的比较法律社会学里二元对立式的理念型比较(“形式的-理性的”西方现代法律的类型←→“实质的-不理性的”中国传统法律的对比类型)的局限;在实质社会学分析上,立基在全球最近对清代法律与司法审判的丰硕研究成果,说明了韦伯对中国传统法律与司法审判的看法的误解与限制。

作者简介

作者林端,著名法社会学家,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曾任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主编者言

自序与导论

一、 学术生涯第一个关注点

二、 学术生涯第二个关注点

三、 韦伯论中西法律文化的异同

四、 本书内容简介

五、 谢辞

一、 韦伯比较社会学的特点与局限

二、 文化内的比较:韦伯有关西方法律发展史的理念型建构

(一)理念型地建构西方法律发展史

(二)形式的—理性的法律

(三)“形式的—理性的”法律的共时性意义:西方现代社会中的法律秩序与其他社会秩序之间的选择性亲近关系

(四)“形式的—理性的”法律的贯时性意义:西方现代社会中的法律←→西方传统社会中的法律

三、 文化间的比较:西方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法律

(一)官民各有所司

(二)自治的氏族、村落与法律的实际运作:以家父长制的氏族亲属关系为准

(三)中华帝国的行政与法律:家产制的行政与法律

(四)中华帝国的司法审判:自由裁量的、不可预计的“卡迪审判”

(五)缺乏个人自由权与私法的规定

(六)缺乏专业法学教育与专业法律人阶层

(七)缺乏自然法思想与形式法学

(八)缺乏独立自主的法律与司法发展

(九)将两千年中华帝国的法律视为少变化的整体

四、 对韦伯比较法律社会学的批判

(一)方法论上的批判

(二)方法论上的可能出路

(三)中国传统法律多值逻辑的实际运作:以清代州县司法审判为例

五、 结论:超越韦伯,理解传统

附录一: 由萨维尼的历史法学派到韦伯的法律社会学 ——兼论法律解释学、法律史和法律社会学的关系

一、前言

二、 萨维尼开创的德国历史法学派 ——由法学的历史主义到法学的实定主义

三、罗马法学派与日耳曼法学派

四、概念法学与自由法学

五、 韦伯的法律社会学 ——为历史法学派作总结

六、结语

附录二: 韦伯法律社会学的两大面向

一、韦伯的法律社会学之一:西方法律发展史

二、韦伯的法律社会学之二:法律是一种社会行动

代跋 一个华语社会学家的努力与追求

后记

索引

后折页

封底

韦伯论中国传统法律韦伯比较社会学的批判是2014年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林端。

得书感谢您对《韦伯论中国传统法律韦伯比较社会学的批判》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社会学视野下的法社会学研究 电子书
法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法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目前关于法社会学的研究多侧重于法学性。本书强调在社会视野下看待法社会学,共分三编内容:第一编总论,介绍法社会学的法概念和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编社会于法的影响,本编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看待社会对于法的影响,具体来说,宏观层面讲述的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层和社会控制与法的关系,中观层面讲述了社会组织、法律组织等内容,微观层面讲述的是案件的
“新女性”的诞生与近代中国社会:兼论与日本之比较 wit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pan 电子书
本书从1920年代男性知识分子阶层对“新女性”的叙述和书写入手,解读介于历史真实、情感传递的媒介与载体之间的“新女性”。书中探讨的是男性知识分子如何叙述作为“他者”的“新女性”的,他们在“女性解放”的进程中试图扮演什么角色,他们是否能够建构精神层面的“新女性”意义。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论 电子书
本书从党内法规的属性特征入手,厘清党内法规的独到之处,从两者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两个方面,阐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形成机理。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文本,运用数理分析法、类型化分析法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归纳为并行关系、交叉关系、一体关系,阐述每一关系类型的内涵、特征、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建构每一关系类型的衔接协调基准,即并行关系的党务国务区分基准、交叉关系的双重区分基准、一体关系的谦抑
网络借贷法律治理:基于整体主义理念及方法论的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九章,包括金融法研究的整体主义理念及方法论;“嵌人式”监管:金融监管的理念创新及制度应用;公共产品供给型监管:再论金融监管的理念变革与法制表达;混业金融、公共产品供给与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监管等内容。
青年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基于正义视角 电子书
本书从对青年马克思思想历程中的正义批判因素出发,分别从背景、内容、对其他思潮的超越、内在伦理批判的转折及其重要贡献、影响和价值等方面阐述了青年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思想中的正义维度,分析了青年马克思如何实现了资本主义批判的科学性和正义性的结合,为“正义”赋予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内涵。